护航百姓安居梦,市住房保障中心这样做……

住有所居、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热切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市住房保障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强“红色管家”,持续推动保障房建设与管理,助力群众实现“安居梦”。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

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2021年,市住房保障中心规划了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并积极争取中央对湖北省的项目资金支持,2021年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到位5970万元,8个棚改项目发行专项债券5.7亿元,争取资金总额位居宜昌市第一。

积极谋划项目建设。申报了202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3个项目735套,包括西湖保障性租赁住房420套、宜都市滨江路保障性住房小区85套、宜都市陆城南门口(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幸福佳苑B区)三期工程230套,总投资23750万元。宜都市西湖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是我市首次提出和推动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为宜都市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步伐。

持续推动棚户区改造

“十三五”期间,市住房保障中心以城市棚户区改造、棚改货币化、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多种方式,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8328套、114.48万平方米,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962户、74.59万元,共解决了7000户约2.1万人拆棚上楼、拆危上楼的住房安全问题,老旧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21年棚户区改造开工率100%,位居宜昌第一。

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棚改安置房,在项目规划中坚持群众路线,建设方案征求棚改安置区居民意见,项目建设中聘请棚改安置区拆迁居民代表为质量监督员,让征迁户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十四五”期间,将以城市规划为纲,以补齐短板为要,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科学谋划棚改安置房以及与棚改项目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推动我市建成商品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公租房为主的完整住房保障体系。

公租房管理提档升级

近年来,市住房保障中心全力提升公租房小区环境,以楠竹苑小区为试点,投资80多万元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更新小区监控系统、增设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雪亮工程”,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全力提升公租房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品质,对全市公租房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国有存量住房,实地勘察房源,将可纳入公租房计划的房源向市政府请示纳入公租房计划管理。目前,政府房源导入4920套、系统配租导入4427户、企业自建房源导入套数266套。对出租、出借公租房等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湖北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处理,2021年共查处违规行为4起,在法院立案1件,腾退房屋2套,确保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困难群众身上。

完善维修管理机制,实现高效规范维修服务,有效保障公租房正常使用。大力推动“红色物业”,在公租房小区建立“家+”驿站,落实以党支部、网格员、居民组长、志愿者、驻格警务员为主的“五位一体”社区工作新方式,对孤、寡、独居老人和残疾家庭等特殊家庭开展特别关爱,让群众的诉求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妥善解决,真正把公租房管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家住东正街廉租房小区4-102号房的袁婆婆因房屋大门损坏向陆城服务站求助后,市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员火速出击,上门服务将大门换好。看着焕然一新的大门,袁婆婆喜笑颜开。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市住房保障中心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了防汛抗灾应急预案,成立防汛抗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施救专班、秩序维护专班、后勤保障专班、慰问安抚专班、善后处理专班等5个应急工作专班,明确各专班成员职责和各重点区域抢险任务。

持续抓好公租房小区及保障房在建工地安全生产,针对陆城、枝城辖区内的危旧直管公房,开展“地毯式”安全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西正街35号、南正街55号等9处危旧房屋,采取修复、局部加固、整体拆除等手段,全部根除了安全隐患。

对保障房在建工程项目建立安全生产巡查、监督机制,每半月对保障性住房在建工地消防、安全生产措施、建设进度及质量等进行检查。2021年共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49份,且全部完成整改,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