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提升区域竞争力影响力。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区域合作发展?宜都、当阳、枝江、松滋四地决定,合力打造“当枝松宜”全省百强县域集聚区。
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
打破“思维定势” 协同发展先行
1月21日下午,2022年湖北省两会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参加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宜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宜都联手当阳、枝江、松滋合力打造“当枝松宜”全省百强县域集聚区情况。
在回答记者关于纵深推进区域发展的问题时,谭建国介绍,宜都努力打破“思维定势”,重点围绕建设“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积极探索。目前,两地合作机制全面建立。两地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双方组建了高规格的合作专班,谋划了6个类别的合作方向。合作纲要全面明确。两地以宜都化工园和松滋临港工业园为合作平台,以“1161”为合作纲要,即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围绕“飞地经济、用地指标、交通合作、招商共享、能源互补、征地协同”6个方面,先期启动1000亩飞地。合作项目全面推进。去年7月31日,两地联合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7个,总投资达340亿元。
“我们将全力以县域之力为推动省委区域发展布局落地作出应有的贡献。”谭建国介绍, 宜都在与松滋联手取得合作成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协作、扩大合作版图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宜都将按照省委、宜昌市委有关要求,联手当阳、枝江、松滋合力打造“当枝松宜”全省百强县域集聚区。主要思路是:打好机制联建牌。谋划成立“当枝松宜”百强县市集聚区协同发展联盟,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合作。打好产业联合牌。牢牢抓住产业协作这个“牛鼻子”,深化园区合作,构建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打好交通联动牌。积极融入宜昌“东进”战略,主动对接宜昌东部未来城,加快建成辐射“当枝松宜”的快速通道。
省人大代表、枝江市委书记余峰:
谋划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近年来,枝江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智能制造、新生态绿色食品、新电商“五新”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裂变升级,枝江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98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87位、中国工业百强县第79位。
未来,枝江将瞄准“进位八十强、奋进五十强”目标定位,全力争做“当枝宜松”全省首个百强县集聚区“排头兵”,努力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宜昌成为“中部非省会城市龙头”作出更大枝江贡献。
聚力产业提级上,枝江将千方百计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扎实推进“技改提能、制造焕新”三年行动,着力培育5-8家百亿企业,加快建设三宁酰胺及尼龙新材料、天赐新能源、海科新能源材料等一批百亿项目,建成姚家港化工园千亿园区,努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在聚力投资提速上,将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头号工程来抓,更大力度抓项目、抓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受益。
在聚力环境提质上,将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个永恒课题,积极承接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事项,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五全”服务,努力把枝江打造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展的“沿海”、投资的“蓝海”。
建设“当枝宜松”全国百强县域集聚区,枝江深感责任重大。枝江正积极谋划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省人大代表、当阳市委书记刘传钢:
聚焦产业 奋力冲刺全国百强
当阳将聚焦产业全力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三篇文章,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全国百强。
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增量。新兴产业代表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市场竞争的潜力所在。当阳将通过打造光伏电池、新能源电池、氢燃料动力电池“三块电池”产业,以做大增量推动形成更大经济体量。
狠抓产业转型,做新存量。传统产业是当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当阳将大力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用活石英砂、石灰石、高岭土“三种资源”,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变革。
加强三产融合,做优变量。当阳是宜昌粮仓,农业是当阳的传统优势产业,当阳将按照“三产融合”的大农业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推进投资50亿元正大集团生猪全产业链和投资20亿元的鱼腥草生物医药加工产业园项目,逐步实现由“卖猪”向“卖产品”、“卖草”向“卖药品”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做强磁量。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机制,为全市重点企业配备“科技保姆”,建设“飞地实验室”,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过较真碰硬、奖优罚劣,让“佛系干部”没市场,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不解决问题”的干部成为“问题干部”,锻造一批“干将”“闯将”“猛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