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大家要多学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近日,宜都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宜都市零工驿站,为前来求职的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现场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产品共100余份。“送法到招聘现场,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益,让我们很暖心。”求职人员姚明权说。
“七五”普法以来,宜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宜都市也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
该市精心组织,出台《法治文化建设意见》,制订“一圈一带一路”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建设规划,即打造市区中心法治文化示范圈、沿江集镇法治文化示范带、丘陵山地法治文化旅游路,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予以财政补助,在全市广泛推动落实家园法治文化“法润工程”,将零散式、分散式、随意性的“粗放式”法治文化建设转型为规模化、阵地化、长效化的“品牌化”运作。
坚持法润民心,引领法治风向。该市各普法责任单位结合春风行动、文明风尚节、重要节日等时段,重点围绕疫情防控、国家安全、防范非法集资、反电信诈骗、民法典等主题,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以“法治四城”为创建目标,调动各级各部门示范创建积极性,实现市、乡镇、部门同频共创,凝聚起强大创建合力。微动漫《扫黑除恶》《宪法安天下》分别荣获全省第四届法治动漫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三等奖和优秀奖,微视频《唤醒》荣获省一等奖和“法治新时代”第十七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奖。
乡村是法治建设的主战场。该市创新村(社区)法治主任队伍,选聘了155名村(社区)法治主任。全市各村(社区)法治主任自上任以来,共开展各类法治讲座430余场次,干部群众受教育人数达到5.3万余人。推进“守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建设,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共1796人。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鸡头山村、渔洋溪村、弭水桥村3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黄莲头村被命名为“全省法治建设示范村”,吴家岗村等22个村被命名为“宜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