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宜都警方抓获一“跑分”洗钱团伙

26人落网,涉案300余万,团伙成员大多是90后、00后的无业人员

记者黄强 通讯员吴晗

明知银行卡被他人用于犯罪,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仍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出借、出售给他人使用;明知从自动取款机上取出的大额现金是违法所得,却甘愿沦为诈骗团伙的“枪手”,帮助取钱转账。

近日,一个“跑分”洗钱犯罪团伙被宜都警方一锅端,26人因此落网被抓,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如图),这个团伙成员大多是90后、00后的无业人员。

合谋串供 26人抱团犯罪

上个月底,宜都警方和银行通过侦查手段和监管相继发现,在宜都开户的多张银行卡近期频繁存在大额资金往来,十分反常,可能有人在利用银行卡进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

警方很快找到了这些流水记录异常的银行卡持有人。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持卡人在面对民警询问时,所有的回答竟出奇的一致,都是声称自己的银行卡流水异常是因为此前在办理贷款时使用银行卡进行过大额刷卡交易,没有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但当民警追问办理何种贷款和刷卡交易明细、地点时,这些持卡人却又都无法提供具体内容。

在判断这些持卡人事先恶意串供以此逃避警方打击后,民警穷追不舍。他们根据多张银行卡的转账交易记录、明细和对相关持卡人的活动轨迹进行视频追踪,终于有持卡人顶不住压力,放弃了侥幸心理,承认了串供一事,由此一个分工明确的洗钱团伙浮出水面。

经后续侦查在完全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人员结构、分工、犯罪手法及资金流向后,宜都警方于近日收网,分赴宜昌城区、秭归、五峰等地,将袁某等26名涉案嫌疑人全部抓获。

以身试法 层层分工明确

这个以袁某等人为首的“跑分”洗钱团伙分工明确。他们和境外的电信诈骗团伙相互勾连,四处收购银行卡,交由境外诈骗团伙使用。境外诈骗团伙一旦诈骗得手,会让受害人将大额资金转入这些银行卡,袁某团伙内的其他成员这时又充当诈骗团伙的“枪手”,按照指令在多个自动取款机将诈骗得来的赃款分批取出,交给他人或者存入其他指定账户。

出租、出售银行卡,帮助诈骗团伙取钱转账,每完成一笔操作,团伙成员都会获得几百甚至数千元的提成,目前已查明该团伙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这个团伙成员大多是90后、00后的无业人员,他们都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犯罪,但都因妄图不劳而获、来钱快,甘愿成为境外电信诈骗团伙的洗钱工具。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跑分”洗钱团伙危害性极大,给警方在侦办电信诈骗案件时带来极大阻碍。近几年来,随着净网、断卡等专项行动的不断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非法活动受到严厉打击,一些位于境外的诈骗团伙很难将诈骗得来的钱财带回国内。为此,这些团伙便通过国内的这些洗钱团伙将非法资金合法化,这些出借、出售银行卡和代为跑腿取钱转账的行为就成为电信诈骗犯罪链条的重要一环。

案件频发 市民千万得当心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这个犯罪团伙也将会被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等罪名起诉。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成为电信诈骗团伙的帮凶,因此犯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近几年,此类案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

今年3月底,五峰警方抓获33名帮助境外电信诈骗团伙“跑分洗钱”的犯罪嫌疑人。这些涉案人员大多都是荆州等地的在校大学生,他们为了赚些生活费,纷纷将银行卡租借给他人使用,结果触碰了法律红线。

为了严打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犯罪,彻底斩断相关犯罪链条,我们国家专门新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个新罪名。据最高检披露的数据,仅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帮信罪”的人数就有近13万人,是2020年的9.5倍,成为了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第三的罪名(前两名是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今年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帮信罪”的人数也已达到6.4万人。

“千万不要贪图小利以身试法。”警方提醒说,大量市民因贪图小便宜,使用自己的身份证件等信息办理了手机卡、银行卡,然后转卖给他人,这些手机卡和银行卡在网上经过层层倒卖,最终全部落入犯罪分子手中,成为洗钱的工具。市民在网上面对一些兼职、高薪等诱惑,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成为诈骗团伙的帮凶。买卖、租借银行账户、电话卡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将会被依法惩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