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案件“双效合一”,枝城法庭打出“调解+回访”组合拳~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刘丹)近日,随着法官的耐心劝解,本来僵持在工地的原被告双方当场和解。从立案、调解到履行完毕,这起企业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仅用时19天便被实质性化解。

去年4月,原告公司与被告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合同》,约定由被告公司承租原告厂房用于堆放尾渣,月租金2.8万元,每半年一支付,先支付后使用。另,原告公司为被告配备铲车一台,保底费用为每月1万元。合同签订后,被告向原告支付了房屋保证金和租金共计15万元。后双方因合同履行产生争议,被告拒绝支付余下款项,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下欠租金、铲车服务费共计41万余元。

宜都市人民法院枝城法庭立案受理本案,第一时间联系被告了解具体情况,并添加双方代理人微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背对背和面对面调解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展开调解。两周后,双方成功达成调解。

为确保纠纷实质性化解,五日后,枝城法庭又对本案调解协议履行情况进行了回访。回访中,被告向承办法官反映,自己公司的装载机被原告扣留在厂房内,导致公司在建项目严重受阻,原告应赔偿停工损失。原告也反映,被告清理场地不彻底、且清理工作造成了原告新的财产损失,要求被告支付8万元清理费和财产损失费,否则其将继续留置被告的装载机。双方都不愿作出让步,一时陷入僵局。

承办法官了解到这一新情况后,立即赶赴现场查看场地清理情况,组织双方到场调解。承办法官从经济、法律等多角度分析利弊,耐心诠释“和为贵,和则两利、斗则两败”的道理,双方最终各让一步,达成一致,被告当场支付清运费7千元及调解书约定的余下全部款项,原告当场将装载机放行,至此本起纠纷圆满解决。

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长期以来,宜都市人民法院枝城法庭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对涉企案件坚持效率和效果并重,实质性为企业解决问题,立足个案,不断探索服务企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和路径。在不断压缩涉企案件办理时间的同时,通过回访保证涉企案件办案质量,打出“高效调解+调后回访”的组合拳,为企业矛盾纠纷处理给出了最优解。

(责编: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