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末三端发力!陈家岗村开出“神经末梢”良方推动基层治理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陈林)今年以来,高坝洲镇陈家岗村不断深化“枫桥经验”实践,推行“融力量·融治理”模式,结合村情实际,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网格员、治安中心户、平安信息员+N的“1+3+N”末梢治理体系,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坚持预防在先、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织网格促预警 在前端抓好未病预防

村干部包片种好分管“责任田”。实行村干部包片负责制,9名村干部担任网格员,坚持“时时倾听民意、事事找准矛盾、处处护和谐”原则,变被动调解为主动介入,每周下沉小组入户联心不少于5户,第一时间收集、受理、处理矛盾纠纷,做到涉稳隐患在网格中排查,治理方式在网格中深化,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

能人加入建起村级“防火墙”。面对家长里短的小矛盾小纠纷,在家门口设置治安中心户,吸纳54名有知识、有经验、有时间、有情怀的乡贤能人、五老、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勤于和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沉下身子、放下身段,掌握群众需求,对村情、社情、群情心中有数。让群众表达意见诉求更充分,把话说出来,让气排出来,更重要的是针对各种意见分门别类,给予解释和解决,让群众心服气顺,充分发挥“治未病”“灭火星”功能,确保矛盾纠纷“应调尽调”,形成“纠纷有人调、事事有人问、件件有回音”的齐抓共管局面,牢固树立预防和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织多元促调解 在中端抓好定分止争

邻里小事“商量办”。从村民身边的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地界纠纷等“关键小事”入手,依托治安中心户先后打造“便民议事厅”“睦邻之家”等,推动矛盾纠纷由“对着干”向“商量办”的转变,累计解决身边小纠纷50余件。陈家岗村2组村民,因两家共用排水沟问题存在纠纷,多次吵架报警。去年5月,该组进行道路提档升级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治安中心户”吴海远先后3次入户分别做工作进行协调确权,劝解双方不要将矛盾激化,有问题说问题,想办法解决,同时借助开展美丽乡村共同缔造活动,让两家人共同参与建造,出资出力,把排水沟的问题解决。经过调解,两家人分别出砖、水泥、经过专业设计,把一条环境脏乱差的排水沟打造成了一条两家和谐共享的明亮沟,并握手言和重拾“邻里情”。

历史矛盾“当下办”。历史遗留问题剪不断、理还乱,是村级治理的“心病”。面对陈年旧账,陈家岗村不回避,敢亮剑、碰硬茬,通过“跑碎裤腿子、磨破嘴皮子、绞尽脑瓜子、找齐小圈子”,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在当下、化解在现在。村三组90年代建造的一家砖瓦厂,后因各种原因倒闭,当年建造砖瓦厂的土地是个遗留问题,村民各抒己见要求将土地分配到农户,因土地权属问题一直未解决,导致三组道路一直未能提档升级。2022年村“两委”班子先后组织召开10余次屋场会,几把椅子,几杯清茶,不设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组内建设出谋划策。后经党员、村民代表向村委会提议将该组道路提档升级2公里,建设中村民主动无偿让出土地近10亩,柑橘树60余棵,该组的土地权属问题也因此得以解决。

织效能促转化 在末端抓好润物无声

快速响应民生诉求。把村民满意度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标尺,深入一线摸清所盼所需,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治安中心会、红白理事会等“四会”为依托,通过村民提议、屋场群议、现场答议、“两委”领议、群众评议的“五议”工作法,将意见在一线收集、矛盾在一线化解、政策在一线宣传、成效在一线检验。

三治融合以理服人。将管理层面上升到“治理”高度,把自治、法治、德治进行融合,帮助村民从少到多变理智、从内及外变理解、从上至下变理会,既解决现实问题,更治标治本。目前“融力量·融治理”模式已成为该村化解矛盾的“减压阀”、稳定辖区的“润滑剂”,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实现“零距离”。

陈家岗村坚持将基层治理延伸到“神经末梢”,在前、中、末三端同时发力,通过织网络促预警、织多元促调解、织效能促转化,为村级治理开出一剂剂“良方”,有效破解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难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