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冉德强 江玲)郑方国,宜都市枝城镇五峰山村人。2022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安逸的城市生活,而是回到了家乡,并自筹资金1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广场。
村民在文化广场跳舞情景
“本来可以过清闲日子,可他却选择‘自找麻烦’。”妻子有些无奈。对此,郑方国回答,“城里有的文化生活,我的家乡也要有。而且,能与父老乡亲一起跳跳舞健健身,是我的情怀,也是我的梦想。”
跳舞一直都是郑方国的业余爱好。41年教书育人,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可尽管从事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他却对舞蹈情有独钟。
因为对舞蹈的热爱,郑方国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舞友。他的家,也成了舞友联络中心。
八年前,郑方国产生了在老家修建文化广场的想法。六年前,他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
文化广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其中核心区域100平方米,配套有凉亭、音响室、更衣室、公厕、池塘、竹筏、垂柳……
广场的设计和修建,郑方国都亲自参与。修建广场及配套设施,他投资了5万多元。为了添置音响设备,他又花费了5万多元。
鱼塘、竹筏,诗情画意
看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公园式文化广场呈现在美丽的五峰山村,并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郑方国觉得“这钱花得值”。
可为什么广场要建鱼池放竹筏?郑方国说:“营造文化氛围,摄影、垂钓才有用武之地。”
鱼池边,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舞者漫步其间,摆裙长发随风飘散;池塘里的竹筏上,身着汉服弹奏古琴的姑娘扶琴弹奏……
2018年8月25日,文化广场正式竣工。当天,300多人前来祝贺、娱乐、唱歌、跳舞。
“像过节一样,看到村民及舞友们这么高兴,更加坚定了我建好文化广场的信心和决心。”郑方国说。
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周边村民们就三三二二不约而同来到文化广场跳舞健身。郑方国与老伴将音响调好,准备好茶水后,与村民一起健身……“夜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文化广场竣工以来,已举办各种舞蹈联谊会20多场,每场多则二三百人,少则四五十人,据估算,到文化广场交流人员已有2000余人次。
舞友们在葡萄采摘节上演出
郑方国在葡萄采摘节上表演节目
2020年至2022年,五峰山村连续举办了三届葡萄采摘节。郑方国便与文艺骨干一起组织策划、节目编排,免费为葡萄采摘节提供一台文艺演出,女儿则担任主持人。
为了将五峰山村村歌《家乡五峰山》搬上舞台,郑方国还与村里的文艺骨干一起不讲条件,精心组织排练,并于2022年在第七届葡萄节上进行了首演,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之后的村里各种活动上,《家乡五峰山》成了必演节目,成为了五峰山村的一张文化名片。
村党支部书记何绍平(左)与郑方国规划文化广场二期工程
为进一步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今年年初,郑方国又决定扩建文化广场,“将再建设一个200平米的广场,届时将可以组织更大规模的文艺演出。”目前,扩建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