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何玉莲)红色地名是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红色文化内涵的生动诠释。千年古城宜都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走出了“骡马师长”叶光吉、宜昌第一位共产党员胡敌、开国上将贺炳炎等革命英雄,为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衍生出了一系列红色地名,在宜都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挖掘使用,地名保护更有力。本着尊重历史、强调特色、注重品味等原则,宜都市民政局在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中,充分挖掘启用一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宜都地域特色、弘扬革命爱国情怀的红色地名,例如“光吉路”“胡敌路”“贺炳炎大道”等。重启这些红色地名如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如今在城市每个角落生根发芽,不断唤醒红色记忆、激发红色能量,从而实现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追根溯源,推动研究更深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地名专家追根溯源,挖掘红色地名历史背景,整理红色地名故事,将宜都市现有的红色建筑、遗址纪念地等地名以及红色地名故事收录在《宜都市地名志》中。今年以来,以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宜都市民政局对全市范围内优秀历史地名进行梳理,并计划将部分意义重大的红色地名纳入宜都市地名保护名录。
盘活资源,振兴乡村更生动。松木坪镇江家湾村坚持擦亮“将军故里”这张名片,依托贺炳炎将军的英勇事迹打造了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五眼泉镇拖溪村将红色资源与“两溪两桥”乡村振兴成果相结合,打响胡敌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生态旅游;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以红军师长叶光吉旧居、将军山战斗烈士纪念碑为抓手,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打造乡域民族旅游特色……盘活红色地名资源,促进地名工作和村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保护红色地名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
红色地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辉煌历史,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的生动教材。近年来,宜都市坚持讲好红色地名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切实做好红色地名保护这篇大文章。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让我们从红色地名文化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继续推进向前。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