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胡巧玲 尤亚林)近年来,宜都市围绕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构建信用监管闭环模式,有效提升信用监管能力和水平,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承诺践诺促规范。坚持信用监管首抓经营主体信用自觉,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主动承诺诚信自律经营,做到不销售问题产品、不欺诈消费者、明码标价等,今年来共录入信用承诺信息23591条。持续深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自主申报承诺制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累计通过“承诺制”发放营业执照13425份、许可756份。不断夯实放心消费创建基础,线下7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达113家。
分类监管释动能。依托大数据分析,对全市93660户经营主体按照信用风险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类,即时动态更新。建立基于信用风险分类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充分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对A类企业“无事不扰”,对D类企业增加抽查频次,实现监管力量、监管对象“双向减负”。今年来发起双随机部门联合抽查任务77个,应用信用分类监管任务63个,信用监管占比达81%。
失信惩戒强约束。严格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依法将逾期未年报、进行虚假年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830家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状态);将6家符合列严标准的市场主体及个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推送至国家公示系统进行联合惩戒。完善信息共享应用机制,对4家失信市场主体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中依法予以限制。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响应和反馈机制,对重点领域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以及严重违法失信的企业,实施集中公示、重点曝光,今年以来共公示行政处罚信息49条。
信用修复激活力。加大对失信主体的信用修复帮扶力度,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开展网上申请办理修复,推进信用修复便利化,共修复各类市场主体20000余户。完善信用修复程序,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及时重塑信用,共发出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49份。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