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袁桂)近年来,宜都市聚集养老服务,积极探索打造出 “2+2+4"养老服务模式,已形成了在发展定位上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转变,在运营管理上向服务购买全覆盖的转变。
深化两项突破,夯实基本养老服务根基。一是整合养老资源。对老、破、小公办福利院进行撤并,人员按照身体自理能力进行跨区域分流,实施分层分类照护。截至目前,已将原有12家公办福利院撤并至8家,同步完成软硬件提档升级。分流服务对象170余人,按区域调配工作人员近20人;二是拓宽服务对象。在优先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床位向社会开放,延伸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安宁疗护等服务,实现了单一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型。目前,各公办福利院中共集中供养特困人员574人,社会代养老人75人。
创新两种模式,突破养老服务发展瓶颈。一是推动机构协同发展。将公办福利院资产统一登记到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名下,按照“1+1+4+N”统一布局规划,对具备区域性养老中心建设条件的,拓展日间照料、区域协调等功能,打破区域界限,将机构建设、规划布局实行一盘棋推进,逐步向区域性养老中心转型。对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单一的农村福利院进行撤并,资产予以保留或盘活;二是推动标本兼治战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民政牵头,联合卫健、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综合监管机制。目前,已形成财务、安全、行政、业务等4大方面内部监管控制制度等制度体系建设。同时,由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跟踪监督,建立“驻点式”督导制度的落实。
做实四项保障,重塑养老服务兜底功能。一是医养结合两链贯通。每年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全“乡镇+县级”医疗卫生两级联动医疗救治机制,其中公办福利院以一家民办医疗卫生机构为牵引,建立急症、重症直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转诊治疗。目前市社会福利院已形成入住前评估,入住后监测巡查,重症安宁疗护服务。健全了“小病不出楼,常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车”的分级诊疗机制,老年人医疗保障趋于成熟;二是照料护理整片联动。发挥市场化辐射效应,通过服务购买将公办福利院照料护理工作分区打包,交由专业机构统一运营管理,鼓励该机构发挥连锁布点效应,为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拓宽养老市场供给;三是大宗物资一体供需。按照“供需匹配、集约高效、监管有力”构建米、面、油、肉、蛋、奶、禽等大宗物资采购。目前已形成了“福利院下单-企业调配-小二跑腿”的服务流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物资申请-计划-采购-验收入库-领取发放”全流程监督;四是精神慰藉多方融合。加强与社区、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等进行有效链接,坚持“传统节日+洋节”相结合,“日常趣味活动+四季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文艺表演、精神慰藉、义务帮扶、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提升服务对象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今年以来,公办福利院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