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宜都市新桥河小流域社会化服务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推动新桥河小流域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促进小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去年,返乡能人张宗华成为融兴合作社的“当家人”。如今,合作社成立一年,在引领产业高效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始终求索不止。据悉,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签订农机服务项目合同218份,服务面积21584.16亩,服务小农户203户。
机械化服务
6月26日,走进姚家店镇黄莲头村官家湾,一排排玉米叶片碧绿、植株健壮,一垄垄大豆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最萌身高差”组合和谐共生,长势喜人,满目翠绿。
今年,融兴合作社以600元的价格流转农民土地50.23亩,用来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植现场,农机轰鸣、缓缓向前,眨眼间,玉米和大豆种子全部“埋”入土地,围观村民连连赞叹。
在融兴合作社仓库内,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打捆机、无人机、旋耕机等41台套农业机械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设备适合我镇地理特点,能够为耕地、播种、打药、除草和收获等提供全链条式机械化服务。”张宗华介绍说,融兴合作社会根据农机作业需求量、需求时间和内容,有序调度农机装备,合理安排农机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确保不误农时农事,“经过统计,我们合作社通过机械化服务,每亩成本相较于传统耕作方式节约200余元。”
农机手是田野里的“排头兵”,是麦田里最忙碌的人。融兴合作社以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机手队伍为目标,采取“理论培训+实训实操+观摩教学”相结合方式,加强对12名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考取拖拉机和收割机驾驶证,不断增强农机手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
规模化运营
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现实保障,要让大农机真正发挥作用,土地就要集中连片、规模作业。“‘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布局导致耕地碎片化现象突出,1亩以下和1亩至5亩耕地斑块数量较多,点上清晰,块上割裂。”张宗华在调研镇内土地情况时说。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因闲置而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比比皆是。如何突围破局?经过一番思考和规划后,融兴合作社抢抓新桥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契机,联合6个子社成员,探索构建“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代管代收代耕和全过程托管服务,流转土地1475.28亩,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整治700余亩,将“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活资产”。
数智化领航
田野间,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将农药或化肥的使用剂量精准到克、喷洒均匀,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护。
自成立以来,融兴合作社便探索打造智慧农业,积极推广智能农机,建设智能农机数字化应用场景,将12台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安装在北斗应用终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获取农机作业大数据并“入网上云”,为农业生产“耕种防收”等环节提供精准信息,通过数智化为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的翅膀”,真正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