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艾晶军)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七组共同缔造试点,共有43户139人,因其位于潘家湾收费站附近,且与241国道连接,基础设施落差较大,老龄化严重,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意愿强烈。
今年以来,将军山村深入践行“五共”理念方法,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中心聚力”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法,并在该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中心户”为核心织密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连心网”。
选好“中心户”,激发共治新活力
2023年上半年,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被选为共同缔造试点扩面第一批村委会之一,在经过3轮详细的入户走访后,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遇到了难题,摸底上来的需求太多太杂,群众改造居住环境的意愿虽然强烈,但参与意愿较低,共同缔造的理念让群众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将军山村整合了现有的党员中心户、文化中心户、治安中心户,在七组下面组建了共治理事会,通过户长会和群众投票的形式将陈先群、陈艳等5名中心户选为理事会成员。中心户充分发挥“五员”的职责,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致富帮困联络员、文明乡风倡导员、维护稳定治安员,动员身边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缔造和谐村居。
50后本村老书记退休不褪色
家住将军山七组的陈先群今年72岁了,是将军山村退休老书记,于1970年到2001年在村委会工作,退休后一直在幕后默默支持村里的发展。
共同缔造推进初期,搜集的需求很多,但哪些需求优先解决,哪些考虑暂时放弃,难倒了工作组一班人,召开第一场共同缔造推进会迫在眉睫。但怎么开,开的效果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项工作的推进。陈先群得知情况后,主动表示第一场推进会就在他家中召开。现场选出了2名“中心户”成为了共治理事会成员,投票产生了4个共性需求、5个个性需求实施事项清单,并按得票数排定了解决顺序。
在农户向某某屋后的山上有一片11亩的茶园,共有5个直接受益户。2023年,村里想修一条作业道,苦于没有人牵头,不仅道路没有修成,反而引发了邻里矛盾,几户关系一度僵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陈先群陪同工作组召集这5户人家4次到茶园现场调解矛盾,在自己家中召开调解会2场,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将作业道重新提上了议程,目前已由农户自行筹集资金70%。
80后外来好媳妇成为家门口的“贴心人”
中心户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另一方面也可以是青春有活力的年轻儿女。38岁的陈艳就是青年中心户的典型代表,性格直爽,热心肠是七组大爷大妈们对她的第一印象。
今年是陈艳来村的第14个年头,作为江苏的外来媳妇,从听不懂方言到流利的“潘湾话”,陈艳成了大家眼中亲切的“村里人”。由于试点区域普遍以留守的老人居多,尽管国道边有垃圾分类亭,但大家还是希望在自己家门前增设两个。然而资金和用地成了摆在面前的两大难题。
作为“中心户”的陈艳将情况反映到了村委会,并自发组织召开了共治理事会议。“过年俩儿子姑娘回来,可以告诉他捏是我们自己建的咧,脸上也有光撒。”通过现场绘声绘色的演讲,当晚现场募集资金1000余元,有现金捐赠的,也有远在外地务工通过微信转账的,更有村民无偿捐出自家土地用于建设,免费的劳务用工也全部落实到位。
下一步,将军山村将继续扎实推进“村党支部+村民小组+中心户+群众”组织体系,选优选准“中心户”,充分发挥其村情熟、基础好的优势,用好用活共同缔造理念,切实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治理效能。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