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迎“热”而上,度夏有“凉”策

——解码暑期消费的“宜昌模式”

7月8日,武陵峡口溶洞四季滑雪场正式开门迎客,吸引了不少滑雪爱好者前来体验。三峡日报通讯员 刘世卫 摄

三峡日报记者 杨春艳

7月15日,宜昌正式入伏,高温天气催热“清凉消费”。连日来,记者走访时发现,今年暑假,“清凉消费”亮点频现,避暑休闲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新“夜”态花式上新,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人们在消费的同时,体验感、氛围感、沉浸感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

新“夜”态点亮夜宜昌

华灯初上,西坝不夜城人头攒动,现场演奏的摇滚音乐拉满氛围感。数十张桌子一字排开,食客们吹着惬意的江风,啜虾子、吃烤串、喝啤酒。

“很有氛围,要的就是这个范儿。”市民吴先生抢到了100元消费券,带着朋友6人从夷陵区赶赴美食之约。他说,这个氛围特别能拉动他们的情绪,他们喜欢有“味道”的夜市。

音乐里飘散出来的烟火气,吹到了集市上。三峡非遗in巷,土家阿妹载歌载舞,民间艺人吹拉弹唱,人们边品美食边赏民间文艺。

宜昌读懂了年轻人的情绪价值,推出了“Yeah宜昌Go精彩”2024夜间消费季暨“西陵嗨市”美食狂欢节活动,“美食+音乐”锁定年轻人的心。7月至9月,伍家岗万达可口可乐烧烤音乐节、兴发广场当夏纳凉节、猇亭区龙虾啤酒音乐节等系列活动将陆续举办,打造夜间消费新爆点。

借着暑期消费热潮,宜昌市政府在7月至9月夜间消费季活动期间陆续投放200万元消费券,支持夜食、夜购等夜间消费活动。

新“夜”态的风吹到了文旅界,夜游、夜爬、夜骑成为新时尚。“百花齐放”的新“夜”态,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宜昌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将创新开发一批夜间游览及参与式、体验式夜游项目,谋划推进“两坝一峡”夜游、黄柏河休闲夜游、清江风情夜游等水上游览项目。

当城市人文景观越来越多地嵌入夜经济,市民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更加丰富,在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加持下,宜昌的出圈率将会越来越高。

“凉资源”撬动“热经济”

37°C的高温天气里,水与火的激情更胜一筹。7月15日,在宜都清江奇幻水世界,游客们顺着长长的水上滑道俯冲而下,水花四溅,褪去阵阵暑热。

记者走访发现,持续高温天气下,多地因地制宜开发清凉娱乐项目,打造“避暑目的地”,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瞄准当前夏季避暑市场的新需求,6月15日,宜都清江奇幻水世界对外试营业,用花样亲水解锁清凉之夏。造浪池、大喇叭、彩虹竞速滑道、蛟龙滑梯等多个游乐项目,让游客感受清凉与刺激。

“试营业以来每天都有1000多人次来打卡,周末日均流量1500余人次。”宜都清江湾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正是暑期旅游高峰期,不少游客选择亲水游,感受自然凉意。

宜昌的清凉体验还有洞穴滑雪。7月8日,宜昌首个天然洞穴四季滑雪场——远安县武陵峡口溶洞四季滑雪场正式营业,场内零下3℃的低温让人倍感凉爽,开门迎客半天就迎来了600多名游客。

新消费场景的崛起激发人们对于情绪性的、度假性特征的消费需求。露营+、围炉煮茶、citywalk、溶洞滑雪等新玩法“磁吸”着全国各地游客来宜昌“解锁”玩乐新体验,这是一种情绪价值消费,更是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升级体现。

市商务局副局长彭红俊说,商务部门将不断创新和升级夜间消费场景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夜经济的品质和影响力。同时充分挖掘潜在优势,着力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丰富消费业态,让夜间消费“火”起来。

消暑装备打起“科技牌”

身着防晒衣、面戴“脸基尼”、撑着防晒伞、戴着太阳镜……如今,行走在大街上,“全副武装”成为市民抵御高温的标配。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防晒市场增加了更多“硬核”科技,“凉皮”“冰丝”防晒衣成为热销单品。

“以前的防晒衣,不够轻薄、透气。”市民陈女士说,她需要一件既防晒,又轻薄透气且凉感十足的防晒衣。

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催生更多科技革命。在科技的加持下,透气、吸湿、速干、原纱冰丝、凉感、凉皮成为防晒产品的关键词,一件防晒衣既有黑胶防晒帽,还有防晒面罩和防晒袖套,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防晒经济”也吸引着新潮产品入局。各种挂脖冰圈、降温喷雾、挂腰风扇、降温冰贴等“清凉神器”引人注目,不少消费者纷纷买单,记者在线上和线下店看到,这些清凉神器价格有高有低,从10元到300元不等。

从新需求、新业态到新场景,今年暑期消费市场涌动着新活力,吸引着年轻消费者掏腰包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运行规则的刺激下,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必能带动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