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他是乡亲们口中亲切的“小姜”,他是专业的“公职律师”,他还是群众的“乡村哨兵”。他叫姜剑,是宜都市公安局高坝洲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曾经一身橄榄绿戍守边防,如今一身藏青蓝守护乡村。岗位改变,职责永不改变;制服改变,本色永不褪去。从警以来,姜剑秉承部队的优良作风,用细心、耐心、贴心赢得群众赞誉和信赖,日夜守护着辖区的平安,先后多次获市、镇党委、政府及公安机关的表扬奖励,其中荣记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等称号。
(中间为姜剑)

“老兵新警”细心服务赢民心

“小姜,我的房客想办个居住证,怎么弄啊?”
“小姜,我孩子当兵要政审,是什么具体要求啊?”
姜剑耐心地一一解答,辖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姜”。
(中间为姜剑)
2018年,姜剑从武警边防部队转隶至公安队伍,2022年调回家乡宜都。为做好社区管理工作,他时常利用点滴时间,靠着一双铁脚板上门入户,将社区的基本情况烂熟于心。
群众的需求,他不仅记在本子上,还记在心里。
2023年5月,在社区走访工作中,姜剑了解到辖区有一外地落户的刘大姐,因农忙拿到迁移证后没有及时落户。姜剑一方面对接户籍民警吃透户口迁移政策,另一方面与刘大姐原户籍地派出所取得联系,找到了迁移证的存根。最终,在村居、派出所多方努力下,他前后奔走1个多月,成功帮刘大姐落户,并补办了身份证。
“小姜既细心,又有责任心,有他我们很安心!”刘大姐的家人不禁夸赞道。
姜剑管辖的村居桔农较多,每年春分一过,村民家中都大门紧闭,都在田里忙活。为了不耽误群众的农事,姜剑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将走访时间定在了中饭、晚饭、下雨天。为了提高效率,他每次都会提前打电话给走访对象约定好时间和地点;为了节约群众的时间,他还主动拓展了拍证件照、预约办证时间、送证上门、送法上门等“新业务”。
走在社区和村里,经常会有老乡亲切地跟他打招呼。他说,这就是社区警务工作最大的收获和认可。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姜剑所参与的接处警无一起因执法不公被投诉,更无一起因执法过错被问责。

“公职律师”善用情理解心结

为了提升自身本领,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案、办事,将“情理法”相结合,姜剑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学习,顺利通过法考,成为了一名公职律师,还在群众中培养了一批法律“明白人”。但工作中,姜剑这个公职律师最擅长的却是用情理来化解村里的“千千结”。
2023年,回乡创业的李老板在老家皓光村搞起了有机养殖,眼看周围四邻都搞定了,唯独张大妈说什么也不出租10亩土地。双方起了口角,僵持不下时,姜剑闻讯赶到。
姜剑并没有以这是民事纠纷为由“粗暴”地让双方走诉讼程序,而是做足了准备,前往当事人家里了解情况。
到达现场后,正遇上去果园打药的张大妈,姜剑主动将药桶背在了身上,嘴上嚷嚷着让我试试,还没有体验过呢!
张大妈拗不过,笑眯眯地将药水桶递给了他。手上干着农活,姜剑嘴上还一个劲地夸果树长得好,果园收拾得干净,张大妈听得心里舒坦,后又无奈地提起了李老板。原来,李老板误以为张大妈不愿意出租土地是为了讹高价,双方交涉中忽略了张大妈对果园深厚的感情羁绊,情绪激动下说了伤人的话。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之后,姜剑开始了推心置腹的化解工作,他揉着自己的肩膀说好疼,又对张大妈说这活太累,劝其该享福了。
眼见张大妈有了犹豫,姜剑赶紧拉将李老板拉到果园,双方在果树下敞开心扉、真诚沟通,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乡村哨兵”常破小案守安宁

刚到派出所时,因有着那股军人攻坚克难的韧劲,姜剑被分配在侦查破案岗位。
“事关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正是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让姜剑在刑侦工作中屡破民生小案。
如今,他把这份细心和耐心用在守护乡村平安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村哨兵”。
2023年秋,正是果园收获的季节。姜剑一如往常走村访户,发现村民老何望着满园黄灿灿的脐橙,却没有丰收的喜悦。姜剑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家的果园靠在前往青林古镇的路边,而随着游客的增多,他的果园却遭了殃:路边的橙子被摘了不少。
了解情况后,姜剑赶紧回到所里,调取周边视频监控排查,成功锁定了摘橙子的人。为了弄清事实,姜剑先去宾馆找到了当事人。原来,朱先生和妻子刘女士是外地游客,看到路边的脐橙很是漂亮,便以橙子为道具拍视频,结果橙子被揪了下来,朱先生想找园主付钱购买但未见其人便离开了。
原来是误会一场。姜剑向老何讲述了事情经过,朱先生也主动掏出来两百元钱表示愿意赔偿。老何大方地摆手说:“既然是误会,那就算了,就当请你们品尝一下宜都的柑橘!”
朱先生见状也激动地说:“宜都真是好山、好水、好人,还有好警察。”
随后,姜剑和同事加强了对景区游客的宣传提醒,避免沿途群众果园受到损失。同时,提醒果农遇到类似纠纷,保持礼貌冷静,并及时向派出所报警求助。
不求轰轰烈烈精彩,甘心默默无闻奉献,姜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付出,塑造了一名优秀军转民警躬身为民服务的“老黄牛”形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