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 近年来,宜都市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力谱写防抗救“三部曲”,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减灾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挥部门统筹功能,强化协同减灾能力。盯紧重点时段,组织气象、水利、自规等部门研判低温雨雪冰冻、洪涝、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拟定下发研判报告和自然灾害防范提示,发放《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手册》,多方位指导行业和基层做好灾害风险防范应对。抓紧关键环节,加强恶劣天气下的指挥调度,确保信息畅通。联合水利、资规等部门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基层落实“四位一体”网格化监测,基本建成全域覆盖、资源整合、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保障安全度汛。
压实灾害防范责任,建立高效防救体系。全面落实市、镇、村三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明确全市120个村、184处重点水利工程和7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御责任人,推动基层责任人知责尽责。探索灾害信息监测报送“三员合一”。联合水利、气象部门,将职能相近的基层灾害监测人员职能整合,统一承担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整合水利、自规、林业、住建、环保、消防、水文、气象、雪亮工程等部门防灾减灾关键数据,实现“雪亮工程”、森林防火、水库防汛、山洪灾害等视频接入。
深入宣传教育,提升防灾减灾意识。组织全市乡镇、村应急管理干部和灾害防御责任人开展业务工作能力提升培训,邀请宜昌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水利湖泊局专家以及人保公司对全市灾害信息员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应急广播、网站、微信、电视台、杂志等渠道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全面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继续实施“幸福宜都·普惠民生”综合保险,督促乡镇和村(社区)进村入户宣讲保险政策,实现民生保险全覆盖,增强城乡居民抗击风险能力。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