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记者 熊婷婷)作为我市第一个乡镇综合救助服务试点,五眼泉镇综合救助服务站自今年8月建成投用以来,通过多元多维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打造了一个“诊疗式”救助平台,提供综合高效的救助服务。
近日,一场幸福餐活动在响水洞村举办,五眼泉镇综合救助服务站的社工们为村里的困难老人测血压、理发、做饭。
其实,诸如此类的活动救助站经常开展,他们还会为不便出门的老人提供代买代办、上门义剪清洁、募集物资等服务。
该站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线上数据比对+线下主动摸排”双线工作机制,借助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摸排、铁脚板走访,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摸排、调查、核实,由传统的困难群众主动申请救助、救助站被动受理发展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给予相应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及时开展急难救助,同时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政策有效衔接,共同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五眼泉镇综合救助服务站工作人员廖兴艳进一步解释道。
同时,救助服务站与宜都市紫薇社工中心联系,派驻3人为群众提供政策解读、低保申报等服务,配合完成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录入、核查走访等相关工作,为困难群众寻求社会帮助提供有力支持。
廖兴艳说,当有困难群众来到救助站,只需要扫描一个“鄂汇办”的二维码,再填写相关的资料即可,“我们是一站式服务、多部门联动,简化办理流程,让群众少跑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针对特困老人的不同需求,救助服务站建立了自理、轻度失能、半失能三个级别的特困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分别提供每月4小时、6小时和8小时的居家照料服务,实现救助模式的精准化、类别化及个性化。截至目前,五眼泉镇综合救助站为困难群众提供物品代购8次、助医助洁5次、协助就医1次、探访精神慰藉30次,链接社会慰问物资价值5000余元。
(责编:李虹 刘娟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