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广东省云浮市罗定机场跑道旁的草坪上燃起熊熊“大火”,现场有多辆消防车待命。后罗定机场回应称,视频中的画面并非机场草坪失火,而是机场正在进行春季例行的除草除虫工作,通过烧除杂草,排除火灾隐患,确保机场运行安全。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我们要加强网络谣言整治,还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近年来,各类网络谣言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在于部分网民贪图流量,以摆拍、捏造事实来“卖惨”,牟取不正当利益;还有部分平台审核、过滤存在漏洞,处罚力度不够大等。谣言不仅掩盖真实、有价值的信息,甚至还会让无辜者遭受网络暴力,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行业部门、媒体平台、网民个人要共同携手,合力筑牢网络谣言的“防火墙”。
行业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网络造谣行为严厉查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定期通报曝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网络造谣这一违法行为可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严重时将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按照法律条款要求,对网民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散布不实言论、造谣诽谤等行为进行处置,可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媒体平台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发布场所,更应主动作为,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监测、审核、监督,及时处置恶意造谣行为,不迁就姑息。同时,加强与行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合力查处“水军团伙”“键盘侠”,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媒体平台要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拒绝沉默,通过多方采访、求证等方式还原事实,利用公信力阻断谣言传播的链条。日常可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及时揭露和批评网络谣言的危害,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判断力,提升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认知性和警惕性。
普通网民要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独立思考,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这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网络信息泥沙俱下,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主观认知,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的侵蚀,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谣言的“二传手”。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身处网络社会,我们每个人想要完美“隐身”几乎不可能,网络空间虽大,却并非造谣生事的“藏身之所”,“按键造谣”“按键伤人”终究会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以身试法。
维护网络空间健康真实,人人皆是受益者。打击网络造谣行为,擦亮网民双眼,齐心预防整治,铲除网络“毒瘤”滋生的土壤,让谣言不攻自破。(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张梦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