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李广彦 曹勇)4月11日,一场春雨让郑必松喜不自禁:雨水汇入堰塘,这样他又可以多洗几台汽车了。
郑必松是宜都市松木坪镇茶元寺村六组村民,过去一直在外打工,过年才能回家,平时孩子读书、父母养老他两头难照顾。这几年父母老了,他要回家尽孝,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事情做。
2020年,茶元寺村针对农村人口变化频繁,“空壳化”“地撂荒”“塘淤积”的实际状况,通过深入调查和宣传动员,探索农业用水权改革,由村集体统一回购堰塘使用权,统一规划整治后再出让使用权,一方面引入种粮大户或养殖户承包堰塘使用权,一方面鼓励村民就近管理用好家门口的堰塘用水权。
郑必松家后山半坡有口山塘,所有权归集体,但使用权没有明确。堰塘由村集体统一回购后,他于2022年以每亩水面每年200元的价格,一次付给村里400元,买下堰塘用水权,利用自家门前稻场经营洗车和加水业务。这样他既能养家糊口,又能照顾老人,堰塘有了管理人,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茶元寺村是鄂西南进入湖南的必经之路,过往车辆不少,生意好时郑必松一天能洗二三十辆车,日耗水100立方米左右。天干久旱无雨,水不够用时,郑必松就用水泵抽门前河里的水。
前年宜都市被列入全国水权改革试点后,郑必松看到新希望,他希望借此能把山塘再扩容整修一下,增加蓄水量,这样可以多洗几台车,再多挣点钱……
像郑必松一样借水“生财”的村民还有好几户。1组村民王宏德家门前的大堰过去因为灌溉和养鱼的矛盾,一度几不管。2020年,村集体统一收购后,王宏德以每亩水面年交200元的价格承包这口堰塘使用权,在保证村民灌溉用水前提下,他当年养鱼收入5000元。
松木坪镇以农业用水权改革为契机,在市水利部门支持下,全面规划治理老化陈旧塘堰,王宏德承包的这口堰塘被列入整治规划,今年春节整治扩容可蓄水8000方。蓄水量增加让王宏德吃了“定心丸”,继续签订合同,一次付给村里1600元。他感慨道:扩容后保证堰塘四季有水,灌溉养鱼两不误,环境美了还成了城里人来游玩的小景点。
村民近水楼台,外来农户也从改革中得实惠。茶元寺村彭家畈有片全村最好的田,虽然周边有10多口堰塘,但是水源没有理清,承包大户怕村民扯皮,只能小打小闹,部分良田曾一度沦为荒地。村里将堰塘用水权“回购”后,看到农业用水权改革的潜力,种粮大户易礼松按照每年每亩30元计水费,以一年6000元的价格,取得农业用水使用权,承包200多亩水稻田。2024年旱情重,但亩产还是达到800公斤左右。说起水权改革,他说种粮的人视水如命,水源有保证,种田就有希望,我们愿意花钱“买水”!
茶元寺村党支部书记郑全方说,种植大户来承包,村集体要评估,包括承包人个人能力及人品都考虑,由村民选定自己信任的承包人。用水也有界线,门口堰最低要留有30%的生态水,不能竭泽而渔。
宜都市是湖北省仅有的两个“全国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地之一。去冬今春以来,水利部门投资1200余万元,整治200口堰塘。与此同时,建立全市灌区、堰塘基础数据台账,以《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为“水经”,制定相关分配、交易、监管等管理办法,对重点用水区域实施用水权交易改革,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制度体系。最近,该市又邀请中国水权交易所、湖北省水科院、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单位专家深入乡间,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权交易APP开展灌溉用水权交易。
据统计,目前,在幸福渠灌区及松木坪镇东七村回购用水权727单,回购水量4.6万立方米,交易用水权903单,交易水量14.2万立方米。有效盘活灌区、堰塘等水利资产,提升灌区、堰塘管护水平及用水效益,实现村集体资产增收和农民生产收益增长的双赢目标。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