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完整社区,让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总结梳理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第四社区等10个完整社区建设典型案例,组织编制了《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供全国各地学习借鉴。加快建成健康、智慧、绿色、活力的完整社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关键时期。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指引下,如何让社区这块“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块拼图”更加严丝合缝,成为新时代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明确建设完整社区的方向路径。住建部明确提出,推动形成设施完善、环境宜居、治理有效、邻里和睦的城市基层单元。目前,湖北全省已有超过1.3万个老旧小区被纳入改造范畴,初步实现从基础设施修补向整体功能完善的跨越。

完整社区,不是单一维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系统治理下的多元整合。其核心特征在于“功能完备、服务多元、环境宜居、治理有效”。一方面,它意味着15分钟生活圈内,教育、医疗、养老、休闲、交通等公共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也要求实现居民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但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以危旧房为例,其所面临的“产权复杂、功能老化、安全隐患多”问题远比老旧小区更为突出。再加上居民之间对改造的接受度、出资能力、邻里协调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完整社区的建设难度远超预期。

针对完整社区建设,各地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江苏太仓打造全国首个“房产超市”,推动危旧房居民通过“以旧换新”实现住房升级。宜昌市则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从施工许可简化到用地保障、资金提取等方面,降低危旧房改造门槛,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宜都市在名都、锦江等完整社区试点改造过程中,宜都坚持“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围楼夜话”“屋场会”“敲门行动”等方式,让居民的意愿变成改造的方向。这些创新都表明,完整社区建设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更新过程,更是一次“以人为核心”的系统重构,是城市治理理念从“自上而下”到“协同共治”的深刻转变。

完整社区的构建,它不仅关乎城市空间结构的再组织,更关乎社会秩序的再建构、人际关系的再连接、公共服务的再配置。未来,需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多部门协同、多主体参与、多渠道筹资,提升社区规划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在这场城乡转型的深刻变革中,唯有让居民成为城市更新的主人,让社区成为生活品质的承载体,才能真正实现从“改得好”到“住得好”,从“治理有效”到“生活有感”。(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住建局 王河石)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