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蒜鸟”,赋能文创

近日,含有武汉劝和方言元素的文创玩偶“蒜鸟”火出圈,成为武汉线上线下最抢手的“土特产”,抖音“#蒜鸟”话题更是累计播放量超2.3亿次。小小“蒜鸟”,一“飞”冲天,背后折射出文创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彰显了高质量的创新表达不仅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还能“火起来”。

“一鸟难求”,是因为产品用心用情将城市形象与人文情感深度融合,辨识度高。对游客来说,拥有一只“蒜鸟”,不仅止于拥有一份纪念品,更是获得了满满情绪价值。拟物化的娃娃形象,一按肚子就发出“算了算了”的声音,带着满满的“热干面味”……这个城市IP发声玩偶将武汉方言、市井烟火与樱花文化结合起来,不仅让观众一眼看到、亲手摸到,还让观众亲耳听到,既避免形象设计同质化,也为游客带来更多探索的乐趣,促进城市形象落地入心。

凝结当地的审美特性与价值理念,注重产品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是“蒜鸟”打入年轻人圈子的诀窍所在。设计师选择“蒜鸟”这一在武汉日常交流中非常高频率的劝和方言为“代表”,自我调侃式的发声,精准捕捉武汉人幽默、直爽的性格,“蒜鸟”萌趣的外观和语音包让外地游客接触武汉方言,奶声奶气的拖腔童音打破了“武汉人说话凶”的刻板印象,接地气,有生气,既展现本土文化又契合年轻消费群体对可爱潮玩文创的需求。近年来,和“蒜鸟”一样出圈的文创诸如甘肃省博物馆的“毛绒麻辣烫”、贵阳的“丝娃娃”、苏州的“蟹黄黄”……搭配“过家家式”互动吸粉无数,都反映出年轻人乐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当代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情感的载体。

文创如同城市给予游客的独特印记,既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表达,也是一种有效的城市推广策略。通过分享和赠送文创,重温看过的风景,走过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被建立,城市与个人的链接开始出现。作为连接的文创,便是一扇可以交流的窗,尤其是新媒体背景下,晒单分享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日常,通过镜头和文字,表达了个性的同时,无形中宣传了城市,也带火了一批与文创相关的产品。文创的社交属性让情绪价值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而这种社交热度正在转为经济价值。就如“蒜鸟”从发声毛绒玩偶向雪糕、冰箱贴、零食、盲盒等其他文创产品延伸,跨界合作,拓宽边界,续写更多“文创+”的故事。这些符合年轻人审美喜好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为湖北文旅推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成为吸引流量的一大助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兴趣,地方文创的“出圈”,需要设计者紧跟时代步伐,个性化与互动性兼具,让文化符号与生活美学产生共振,可赏可玩可爱的“小文创”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撬动城市发展的新支点。(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人民检察院 周涛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