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洲镇白鸭垴村姚玲:从养猪能手到生态餐厅老板的二十年奋斗路

·巾帼风采·

姚玲:从养猪能手到生态餐厅老板的二十年奋斗路

高坝洲镇白鸭垴村的女性力量——姚玲

新时代赋予女性全新的使命,她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她们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各行各业绽放别样芳华,为新时代贡献着“她力量”。今天将分享高坝洲镇白鸭垴村姚玲故事。




在宜都高坝洲镇白鸭垴村,54岁的姚玲用二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致富路。这个从小砍柴贴补家用的农村妇女,硬是靠着一股拼劲,把自己活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榜样。


养殖领域的带头人

命运赋予姚玲的,是早年生活的重担与艰辛。出身贫寒的她,自小便扛起家庭责任,砍柴卖柴的艰辛岁月,如刀刻斧凿般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早在高坝洲电站建设期间,姚玲就大胆创业。在当时贫困的山村率先盖起了一座集饮食、娱乐、住宿一体的休闲山庄,但随着电站的竣工,大量的外来人员撤离,饮食经济降温,她便迅速转变思路,利用家乡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种养殖业。她凭借租赁的40多亩荒坡荒田,先后投资40余万元,扩建猪舍、改造养圈。为了学技术,她跑遍了湖北、湖南的养猪场,连春节都在猪圈里守着接生小猪。饲料配比、防疫打针、污水处理,这些活她都自己摸索着干。最困难的时候猪价大跌,她咬牙坚持,愣是把养殖规模做到了上千头,还率先在村内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致富典范。

“一个产业能带活一方”,姚玲验证了这个理念。她的规模养殖,不仅吸引了周边村组的劳动力到她养殖场做临工,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养殖户。同组的村民请教喂猪技术,姚玲立马热心帮助出主意,并承诺包技术、包饲料供应、包促销。因患有耳聋、视力低的残疾村民,姚玲把他留在养猪场专门负责打扫栏圈卫生,按月给他结算工资,帮助他维持家庭生计。

在此期间,她多次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宜都市人民政府及宜都市妇女联合会分别授予“宜昌市劳动模范”“宜都市劳动模范”“十大致富女能手”“宜都市山羊养殖状元户”及“创岗创业女能人”等多项称号。


生态餐饮的践行者

可日子红火了,姚玲心里却打起鼓:“养猪场臭味飘半里地,处理粪污天天犯愁,咱们的青山绿水不能毁在我手里。”思前想后,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关掉年入百万的养猪场。她顶着全家反对,把攒了半辈子的500万投进荒山,发誓要把被猪粪染黑的地,重新种出“绿金子”。

这一决定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难以理解的,但姚玲却有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她将原养殖场改造成“姚玲姐生态农场”,拒绝使用催长剂,让猪肉回归本真味道,农作物自然种植,用有机肥滋养土地,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闭环。农场餐厅用的都是自产食材,山上放养土猪、土鸡,刚摘的青菜,地道的农家烹饪,让农场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综合体,城里人开车几十公里来吃这口“土味”。“姚玲姐生态农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前来消费的人群络绎不绝,如今她的农场雇了15个村里姐妹,每天要接待五六桌客人。

“绿水青山就是个聚宝盆,端稳了这个碗,子子孙孙都有饭吃。”姚玲常和游客念叨,最近她还张罗着教村里妇女做腊肉、腌菜,要打响“姚玲姐”生态农产品品牌。


从养殖产业带头人,到带着乡亲转型的党员模范,姚玲总说:“我就是个爱折腾的农村人,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她将农场发展为党员示范岗,带动更多妇女掌握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将餐厅设为“乡村振兴讲堂”,与游客分享创业故事,激发返乡青年建设家乡的热情。


姚玲的故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两山”理论在乡土大地的生动实践。她用这半辈子辛勤劳作证明:唯有将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洪流,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巾帼华章。



巾帼不让须眉

柔肩亦担重任

我们庆幸

有这样一群先进女性

发挥着社会建设“半边天”作用

我们也希望

更多女性同胞加入进来

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都新篇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