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都的柑橘林到地中海畔的餐桌,一瓶橘醋见证宜都民企的“破圈”之路。近日,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宣布,其三峡橘醋系列意大利风味橘醋、橘子原浆醋等产品首入西班牙市场。这是继进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后,该集团开拓欧洲市场的重要突破。
从引进意大利巴萨米克香醋酿造工艺到建成存储价值40亿元级“黄金醋罐”矩阵,这家扎根宜都20年的农业龙头企业,以3.5万吨橘醋年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橘醋原浆供应商,带动1.5万橘农共享产业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舌尖上的科技动能”。
宜都橘醋携“双认证”首进西班牙
“五一”期间,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生产的意大利风味橘醋、橘子原浆醋等产品跨越重洋,首次摆上西班牙消费者的餐桌。
560个橘醋存储罐矗立厂区,单罐原浆价值720万元,总存储规模约40亿元。集团董事长陈世贵透露,规划将储存罐扩容至3000个,满产后储醋能力突破15万吨。
此次进军西班牙市场的底气,源于今年4月斩获的中国有机产品“双认证”。从宜都蜜柑合作社联合社的有机种植基地,到采用意大利巴萨米克香醋工艺的酿造车间,三峡橘醋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有机认证。独创的“橘汁酿造”“果粮混酿”等全套发酵专利技术,更让产品兼具醇厚口感和保健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三次转型,父女深耕柑橘产业链
宜昌,是中国柑橘之乡。据统计,近400万宜昌人中,大约有100万人从事柑橘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相关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00亿元。土老憨集团的成长史,正是湖北柑橘产业升级的缩影。
本世纪初,40岁的陈世贵已经通过开办石材厂成为宜都的千万富翁。然而,2005年,他却压上全部积蓄,创办“土老憨”品牌,开始进军柑橘种植及销售。彼时,罐头加工仍是行业主流,他却从台湾海洋大学的陈锡秋教授“做罐头不是深加工,将柑橘引向生物发酵才是深加工。10年后,富起来的老百姓一定会重视健康、养生。”的一番话语中嗅到先机。
2008年柑橘滞销危机后,土老憨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开始“招兵买马”和“联合攻关”。一方面,聘请两院院士、海外专家作为顾问,并从国内外高校广泛引进生物学硕士、博士,充实科研团队;另一方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攻关。
通过长达15年的试验酿造、培育菌种,2023年土老憨终于形成成熟的橘醋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高端果醋的空白,销往长三角、珠三角,进入主流商超,受到消费者喜爱。
5年前,33岁的陈卓玲,在父亲陈世贵的劝说下,从北京央企辞职,加盟家族企业。陈世贵在厂区主抓研发和生产,陈卓玲则带领百人销售团队,常年深耕东南沿海省份,实现年新增销售额3亿元。
“农业的核心是科技,要树百年品牌、创百亿产值,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慢一点都没关系,但一定要稳扎稳打。”陈世贵常告诫女儿。如今,企业已形成鲜果销售、陈皮加工、橘醋生产等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亩柑橘种植,帮助1.5万户橘农增收致富。
醋罐+橘林,农旅融合创4A
如今,土老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橘醋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农业企业、全国农村三产融合示范企业及“延伸增值型”领军企业,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以橘醋为核心,形成了鲜果销售、陈皮加工、橘醋生产、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在宜都国家柑橘公园内,1.85平方公里的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成为产业融合典范,是以柑橘果醋为主题的集加工生产、工业参观、生态观光、文化交流、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同时为国内首家以橘醋文化为主题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22年5月开园,累计接待游客38万人次。
宜都市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发展,基于宜都已经构建全国最完整的柑橘产业链。2016年,国家柑橘公园正式开工建设,并将核心区中已有规模成效的土老憨生态园区进行产业升级,打造出极具游览性的橘醋庄园。后又兴建宜都市柑橘文化体验中心,历经7年潜心开发,最终发展成为宜都市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
从西班牙餐桌上的三峡橘醋,到宜都橘林间的4A级景区,土老憨集团用20年时间,将一颗柑橘的价值延展至全球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当科技赋能农业、匠心对话世界,依托柑橘全产业链打造的,不仅是国际认可的高端果醋品牌,更是1.5万橘农共同奔赴的共富之路。
“我们要把柑橘做成面膜、医药,真正实现全链增值。”陈世贵表示,集团将持续投入大健康产业,以每年新增100-200个醋罐的速度扩大产能,让三峡橘醋香飘世界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