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赋能 宜都都宜③】故事: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5月12日清晨,宜都市的晨雾还未散尽,红花套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李晓燕已抱着一沓文件匆匆赶往湖北楚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产业园(以下简称“楚川智能产业园”)。她的脚步快得像踩着风,白色运动鞋沾满泥点——这是连续三个月奔波在园区工地与办公室之间的印记。推开临时板房的门,她将热腾腾的早餐搁在桌上:“陈总,今天要啃哪块硬骨头?”说着就拿出了“保姆手册”,逐一记下需要解决的事项。

记录完待办事项后,李晓燕的思绪却一下飘回到十五年前,那时她还只是一名学生,同样的五月,同样的土地,天人果汁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钢筋铁骨在暴雨中生锈,野草在混凝土裂缝里疯长,十五年间,十数拨客商在锈迹斑斑的厂房前摇头离去;如今,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她目标明确,快马加鞭做好服务,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楚川智能产业园的故事,要回溯到2021年寒冬。那时四川商人陆永强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资金来宜都,成立湖北澳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玛公司”)。作为宜都首家数控机床企业,澳玛公司的订单已排到来年秋天,但关键铸造件仍需从外地采购。“与其多出机床铸造件运费,不如自己造车间。”他捏着玉环同乡会的通讯录,盘算着迁往长三角的可能。

消息传到时任镇长曹忠平耳中时,他正在办公室组织经发办的同志们开会,为了把项目留在宜都,随即成立工作专班。并多次同陆永强沟通本地建厂的可能性,可陆永强总是感觉差一步,无法下定决心继续留在宜都,那时候红花套镇专班办公室的灯,连续半个月亮到晚上十一点,而办公室桌上的地图,被红笔圈了好几个圈,那里全是陆永强去考察选址的地方,特别是浙江玉环,被画了好几圈。

此间三年,红花套镇专班成员先后五次调整,镇长换了两位,那条通往玉环的高速公路,他们跑了十二趟,前后会谈了百余次。现任镇长肖勇刚,记忆最深的是离成功最近的那次谈判:玉环罗威机械加工中心即将落户宜都,澳玛公司也有意在宜都追加投资新建铸造车间,可选址太大,还有空余,看着一直为了项目努力的宜都干部,一直帮忙牵线搭桥的玉环市内江商会会长黄干,很是感动,送上了动力刀塔项目的投资意向书,自此建设楚川智能产业园便提上了日程。

“最难的不是跑手续,是让老百姓相信这不是第二个‘烂尾楼’。”李晓燕指着崭新的10千伏电缆线路——为了高坝洲集镇那1.1公里地埋线,高坝洲和红花套两镇干部带着效果图挨家敲门讲解,一遍又一遍。终于,在1个月内完成10千伏电缆线路铺设。李晓燕还记得,有一次,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姑娘,你们辛苦了,我们相信你们,也相信这次不会再烂尾。”

为了老奶奶的这句话,无论多忙,李晓燕每天都会记录园区变化,手机相册里已经存了三百多张航拍图,从去年今日的荒草滩,到三个月前的钢结构骨架,再到上周刚吊装的车间穹顶。最新照片中,那初具雏形园区,成为吸引来宜投资商们最大的信心来源。

暮色降临时,李晓燕收到陈小玲的微信:“李主任,试产能否多招些本地技工?”她笑着按下语音键:“早联系了职校,孩子们说要把机床擦得比手机屏还亮。”江风掠过正在进场的数控机床零部件生产线,设备进场的声音,仿佛在叩击着时光锈蚀的门环,应和十五年前那场夭折的果汁梦。而这一次,这金钥匙必能解开数控机床产业链的“枷锁”,破题宜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问题。(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五眼泉镇人民政府 薛正文)(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红花套镇人民政府 李京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