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扼“楚蜀咽喉”,立“三峡门城”,是三江交汇之地。近年来,宜都市以“水”为脉,把水生态“颜值”转化为水经济“价值”,在江河拥抱中无处不充满生机与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两江明珠”,走出了一条生态红利向经济红利高质量转型的“双赢”之路。
一江碧水映日月,万条谜语话春秋。靠山水“卖风景”,凭谜语“吃文化”,眼下,宜都市用好用活水资源,以江河为源,与水共兴。早在2022年,宜都市就通过招引宋城演艺、上海阡陌等一批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开发了以江河为舞台,三峡为风帆,巧用高科技手段创新视角,楚风汉韵的大型歌舞剧《三峡千古情》,成为吸引人们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赶赴观看的精神盛宴。位于清江畔的青林谜镇建成了望祖岭、桐树堰步行街、青湖悦华酒店、非遗文化风情街、颐园等多个项目,将谜语文化与风景文化融合,清江水文化成了旅游资源,谜语、谚语歇后语,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
世界鲟鱼看中国,中国鲟鱼看清江。清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其中长达150公里的长江清江岸线在宜都境内。近年来,宜都市委、市政府坚持“两山”理念,依托“水优势”,瞄准“鲟鱼之都”发展目标,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好水出好鱼,短短几年间,清江“鲟鱼谷”建成养殖基地1650亩,精养鱼池1000多个,成为国内最大的工厂化养殖鲟鱼生产繁育基地和鲟鱼鱼子酱生产基地。当前,2024年鱼子酱产量突破12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成,远销阿联酋等波斯湾国家,还出口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目前,世界上70%的鱼子酱产自我国,而湖北清江宜都鱼子酱就占全球份额的30%……宜都鲟鱼产业愈加兴旺,宜都实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书写了生动的注脚。
好山好水好风光,以绿打底增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宜都市拥有“三江交汇城依山”的自然基底,是重要的三峡生态屏障。取缔非法港口码头、拆除水域养殖网箱、化工企业“关改搬砖”一系列举措不仅让宜都山更青水更绿,也让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譬如,推进“两江一河”区域综合治理,启动长江宜都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EOD项目;世界首创生态繁育冬虫夏草产业化基地,年产量达63吨;实现一枚柑橘“吃干榨尽”,打造了全国最完整的柑橘产业链;宜红茶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的茶叶品牌,2024年品牌价值达到11.36亿元等……不仅实现了产业逐“绿”而行,还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上善若水,水善则利万物;兴水为民,水兴则益万家。江河湖库,碧波荡漾,青山环抱,宜都市让“水”孕育了“摇钱树”,变成了“聚宝盆”。当前,宜都这座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交融的城市,正围绕省委赋予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不断为湖北“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贡献宜都力量。(武汉市黄陂区融媒体中心 宁宜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