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三峡日报》头版刊发《宜都1354名就业困难人员家门口上班》
近日,宜都市榕生医护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近百名工人正在赶制冬装订单。在繁忙的生产线上,一个年轻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她动作娴熟地操作着缝纫机,不一会儿工位旁就堆满了缝制好的羽绒服里布。
据介绍,小姑娘姓付,是今年刚从宜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智力一级、听力障碍残疾人。在宜都市人社局的精准对接下,她不仅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更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从几乎零基础到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了,一天能挣100多元,在这里工作很开心,感觉特别充实。”小付用手机打字的方式向记者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
“服装代工对技术要求不高,但用工需求量大,特别适合宝妈和残疾人就业。目前,公司员工中80%是宝妈,还有三名残疾人。”该公司总经理鲜文德介绍。
小付是宜都众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的一个缩影。宜都市人社局紧扣就业群众需求,创新推出“政府搭台、企业开班”的订单式培训模式。今年6月,该局联合宜都市榕生医护用品有限公司举办的2025年第一期服装缝纫“订单班”开班。通过“理论+实践”模式,23名学员经过为期6天的系统培训后直接上岗,实现了“结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今年以来,宜都市人社局通过上门走访企业、线上线下招聘、挖掘本地岗位等多种方式,为各类群体铺就就业之路。“我们深入133家企业走访调研,归集发布4500余个就业岗位;举办就业援助、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劳务协作、千企百校行、百县进百校等招聘活动48场,帮助3500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在社区设立‘零工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30个。”宜都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董玥介绍,该局还通过升级“宜服务·都就业”小程序,优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更加智能便捷。
来自宜都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宜都市城镇新增就业622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763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5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亿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