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程文娟)在“儿童友好”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八字桥社区妇联积极回应时代召唤,以“温暖陪伴 启智逐光 护童成长”为宗旨,精心构建起家庭、校园、社区三方协同发力的关爱网络,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拔节生长。
家庭筑基:滋养成长沃土,筑牢爱的根基
“原来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他眼睛里会有光呢!”周六上午的社区活动室里,张妈妈举着情景剧剧本笑弯了眼。这是社区妇联家庭教育讲座现场,讲师正带领二十多位家长玩“亲子沟通角色扮演”游戏,直观对比“命令式语言”与“共情式回应”的效果。
社区妇联精准把握家长育儿痛点,每月邀请金牌讲师团定期开课。课程表内容丰富,从“孩子主动刷牙”的习惯养成妙招,到“妈妈情绪急救包”的心理疏导,再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干货解读应有尽有。讲师们摒弃照本宣科,互动问答时家长争相举手,案例剖析时众人围坐讨论,连内向的爸爸都忍不住分享育儿趣事。
“以前喊破喉咙催写作业,现在问‘你今天想先做数学还是语文’居然管用!”参与三次讲座的李妈妈掏出手机,展示儿子画的“妈妈变身记”漫画:她从叉腰怒吼的“老虎”变成了笑眯眯的“绵羊”。这样的暖心转变,正在更多家庭悄然发生。
家长们在充电的同时,社区亲子时光也愈发热闹。早教老师带绘本进小区,幼儿园园丁教种多肉,手工课上家长孩子一起将风筝涂成彩虹色,物业还清空场地办亲子运动会。“彩绘风筝 放飞梦想”活动当天,草坪上飘着几十只手绘风筝,孩子们追着风筝跑,笑声惊飞枝头麻雀;家长们举着相机追拍,快门声里满是幸福。
这些看得见的改变,正慢慢织密社区“育儿防护网”。当家长学会倾听与尊重,当孩子在亲子活动中收获快乐与陪伴时,家庭这堂“人生第一课”,正变得越来越温暖明亮。
校社携手:播撒科学火种,点燃探索之光
周六下午的社区活动中心,孩子们早早就踮脚往屋里瞅。自从社区妇联与宜都市外国语学校搭起“合作桥”,这里便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地方。
“冬至围着桌子包饺子,面粉沾得鼻尖发白;端午包粽子时,外校老师还教我们编彩绳呢!”10岁的张子和举着亲手折的纸飞机,细数着趣味活动。更让孩子们着迷的是系列“知识嘉年华”:跟着音乐老师“漫游中国音乐地图”,敲编钟仿佛穿越古代;“奇妙的汉字”课堂上,黏土捏的“山”字堆成小土坡;纸飞机比赛时,科学老师教的配重技巧让“梦想号”飞得更远。
“紫甘蓝汁加醋变红,加小苏打变蓝!”说起“魔法实验室”,9岁的周子轩眼睛发亮。水浒知识竞答时,孩子们争相举手,答对者能获小书签;探索宇宙奥秘那天,投影仪将星空投满天花板,大家躺在垫子上数“星星”。
这些课堂外的奇妙体验,把课本知识变成了可摸可玩的宝贝。孩子们在笑声中增长见识,组队活动时学会互助。家长们纷纷称赞,社区与学校联手打造的“第二课堂”,让孩子在家门口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社区守护:延伸守护半径,织就温暖网络
“哗啦——”活动室的门刚推开,孩子们的欢笑声便扑面而来。这里是社区专为宝贝们打造的“快乐补给站”,将周末和假期的“关爱空档”填得满满当当:“寒假学堂”里笔尖沙沙,“周末课堂”上抢答声此起彼伏,“暑假爱心托管班”更是笑声的聚宝盆!
经验丰富的党员志愿者们成了“故事大王”,外校老师化身“难题小克星”,大学生志愿者则是最会玩的“大朋友军团”。作业辅导时耐心如春雨,绘画课上指尖绽放彩虹,安全自护教育变成惊险有趣的情景剧,口腔健康讲座藏着“牙齿小卫士”的秘密任务,“寻踪宜都印象”则带着孩子们在老巷捡拾家乡记忆。孩子们手拉手做游戏、肩并肩学本领,笑容比阳光下的向日葵还灿烂。
社区志愿者和妇联执委组成的“爱心帮帮团”,像冬日暖阳总在需要时出现。他们提着慰问袋轻叩困难儿童家门,拉着小手问寒问暖,把新书包、暖手宝悄悄塞进孩子怀里,让每个宝贝都被阳光包裹。
对求职的姐妹们,妇联送来“职场导航仪”:面对面解读政策,把招工信息送上门,让求职路不再迷茫;遇婚姻困扰,“知心姐姐”总能帮忙化解;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妇儿家门口,总有妇联人踩着晨光探访的脚印。健康讲座干货满满,“两癌”筛查宣传准时提醒,心理辅导室有擦干眼泪的温柔,妇女茶话会笑声飞扬——社区妇联正用点滴关爱,让每个角落跳动妇联活力的节拍,将这里酿成人人依恋的幸福家园。
八字桥社区妇联始终坚信,儿童友好社区的构建,是家庭倾情付出、校园智慧启迪、社区温暖守护共同谱写的协奏曲。我们通过家庭教育讲座筑牢根基,以“魔法实验室”播撒希望种子,借“周末学堂”延伸服务半径,在三方联动中编织起一张坚韧而温柔的守护之网。
实践中,家长育儿困惑得到有效缓解,儿童求知热情在实践中充分激发,“周末学堂”持续营造欢乐氛围,各项举措均为儿童成长注入正向力量。接下来,社区妇联将继续当好儿童成长的“提灯人”与“筑梦师”,推动八字桥社区建设成为儿童自由成长、梦想绽放的幸福家园。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