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萌娃”变身“小主人”,基层治理添“童”力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肖懿娜、刘骞)在陆城街道清江社区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这样的画面:“童陪伴”——祖孙共识花草,温情脉脉;“童参与”——小红马甲擦拭扶手,志愿先行;“童倡议”——孩童建言停车方案,创意满满。

近年来,陆城街道清江社区以“儿童友好”理念为核心,通过空间改造、代际共融、全周期服务与童力参与等系列创新,让“小萌娃”成为社区治理的“小主人”,串联起隔代温情与社区发展智慧,铺展“老幼共融、家园共美”的幸福画卷。

空间焕新:打造15分钟友好生活圈

“以前孩子下楼没处玩,现在出门就是乐园!”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清江社区硬件升级改造的实效。

该社区以“适儿化改造”为抓手,聚焦儿童日常活动与公共空间利用,拓展儿童活动空间:将闲置的社区办公室改造成读书角,绘本、益智玩具一应俱全;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嵌入“儿童友好”模块,打造亲子互动“共享厅”。

改造后的活动空间为社区儿童提供娱乐、阅读、社交等多元服务,成为社区“15分钟生活圈”里最具活力的枢纽,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拥抱快乐童年。

代际共融:祖辈课堂架起成长桥梁

“祖辈课堂”选修课程

“以前总按老经验喂饭,现在知道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参与祖辈课程的张奶奶笑着说。

清江社区持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针对辖区90%以上3-6岁幼儿由爷爷奶奶照护的特点,创新推出“祖辈课堂”,破解隔代教育难题。课程采用“必修+选修”模式:必修课聚焦儿童身心发展、安全防护等基础内容,手把手教祖辈科学育儿;选修课围绕隔代沟通、家风融合等个性化需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让祖辈们学会用“共学共玩”代替“看护代管”。

祖孙共同参与“祖辈课堂”特色课程活动

截至目前,已联合社区妇联、关工委,携手宜都市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开展14场“祖辈课堂”主题活动,涉及科学育儿、代际互动等亲子话题,创新引入祖孙观影、沙画体验、园所探秘、健康科普、面具彩绘等丰富形式,累计服务家庭280余户。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从经验依赖转向科学学习,从孩子的“守护者”变身“成长同行者”,家庭代际沟通效率显著提升。

沙画体验

据社区负责人介绍,“祖辈课堂”将继续深入到社区、校园,开展沙画体验、心理咨询、手工制作等多彩活动,以科学育儿理念赋能亲子教育,进一步提升陪伴质量,守护儿童成长。

服务延伸:全周期守护儿童成长

“奶奶快看!我们的月季花又开啦!”周末清晨,小溪(化名)牵着奶奶的手直奔小区花坛浇水,这一幕是小区“共享花园”的温馨日常。

清江社区爱心托管班

清江社区构建覆盖课后、假期的全周期服务网络,让儿童成长时刻有陪伴。

开辟社区“第二课堂”,开展“亲子共读角”的绘本分享、“共享花园”的种植实践活动。

小志愿者参与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

每季度组织“清洁家园”活动,孩子们化身“环境小卫士”参与大扫除行动,担任“小评委”给社区的楼栋打分,评出“最清洁楼栋”,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

联合高校志愿者开设假期“爱心托管班”,课业辅导、兴趣拓展等一应俱全,缓解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

童力参与:小管家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摩托车停这边,自行车住那边,就不会‘打架’啦!”在社区“儿童议事会”上,小磊(化名)手绘的“停车地图”让大人们眼前一亮。

江家大堰小区非机动车专属车位标识

清江社区还组建“儿童智囊团”,听取儿童“一车一位、分类摆放”建议,划分停车区域,摩托车、自行车各归其位,门牌号、车牌号一一标注,有效解决了江家大堰小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老大难”问题,整改后的停车区整整齐齐,再也未出现过“抢地盘”的乱象。

江家大堰小区非机动车停车有序

随着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推进,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化作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楼道扶手的高度到健身器材的安全性,他们的建议被一一采纳,“社区小主人”参与感进一步提高。

从被呵护的“小萌娃”到社区的“小管家”,清江社区以“空间焕新-代际共融-服务延伸-童力参与”实践路径,逐步构建起具有本土特色的儿童友好社区生态。今后,该社区将继续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让孩子在安全、包容、充满活力的环境中自在成长,书写“社区小主人”赋能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