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燃初心 治理添动能

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邓金虎)“你瞧这墙面粉刷得亮堂,车位规划得整齐,走在院里心里都敞亮!”近日,宜都市陆城街道八字桥社区长江小区居民望着焕然一新的院落,指尖划过平整的路面感慨道,“以前污水横流、乱搭乱建,多亏了李书记他们这些老同志啃下了‘硬骨头’!”

这份蜕变的背后,藏着一群银发身影的坚守。八字桥社区有一批20世纪80年代的单位宿舍群,因设施老化陷入“停车难、环境差、纠纷多”的治理困局。社区党委以“围楼夜话”“民生大走访”叩开民心,章光凡、李圣坤、匡万祥等离退休老干部应声而起,这支“五老”队伍以“银龄行动”践行初心,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改造攻坚:银发智囊破解民生痛点

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号角吹响,农行宿舍、长江小区等多个院落被纳入清单。“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有着多年行政管理经验的匡万祥、章光凡、李圣坤主动牵头,在各自小区组建业委会工作组,把“办公室”搬到了楼栋下。连续半月的星夜走访中,老同志们带着纸笔丈量每寸土地,记录下外墙渗水、下水道堵塞等近百条诉求,最终梳理出精准的改造建议清单。

住建领域“老专家”竺紫一则成了改造现场的“活图纸”。面对居民急盼解决的停车难题,他反复测算空间布局,提出“见缝插针”的优化方案,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新增多个车位;发现楼顶蓄水池存在承重隐患,他连夜调整整改方案,协调施工队拆除老旧设施,彻底解决渗水问题。“竺主任爬楼检查的次数比施工队还多,裤脚常沾着灰浆,有他在我们放心!”居民的评价里满是信赖。老同志组建的“项目监督组”更是实现每日巡查,确保居民自筹资金专款专用,最终达成缴费率、满意度双百的亮眼成绩。

长效善治:经验传承筑牢治理根基

“改造只是第一步,管好才是长久计。”深谙“三分改、七分管”之道的李圣坤,将粮食系统仓储管理经验融入社区治理,牵头制定《长江小区自治公约》,把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等纳入志愿服务范畴。他推动打造的“银龄议事角”,更成为居民共商事务的“连心桥”,充电棚扩容、绿化养护等5件民生难题在这里迎刃而解。如今小区卫生费缴费率从60%跃升至98%,印证着自治模式的成功。

邻里矛盾调解现场,总能看见匡万祥的身影。这位环保系统“老黄牛”总结出“听、劝、调、跟”四步法,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今年夏天,环保局宿舍二号楼因化粪池堵塞引发邻里争执,他先带专业人员精准定位堵点,再拉着双方算“情理账”:“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分摊维修费比结怨划算!”最终促成和解。截至目前,他已成功化解纠纷3起,成功率达98%,成为社区里的“和事佬”。

队伍壮大:银龄力量绘就治理风景

在党建引领下,这支“五老”队伍从3人发展到15人,吸纳了派出所宿舍王定法、福利院宿舍汤维才等骨干,这些在教育、医疗、法律等多个领域耕耘多年的老同志工作起来得心应手。“银发五老队”守护小区安全,“邻里互助队”关爱空巢老人,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余人次。正如民政部“银龄行动”指导意见所强调的,他们以志愿服务践行“老有所为”,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生力军。

夕阳下,李圣坤擦拭着胸前的党徽,目光坚定:“只要社区需要,我们的‘银龄行动’就不停步。”银发身影与崭新院落相映成趣,这道温暖的风景线,正是“五老”们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的治理答卷。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