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通过宜都市陆城街道“家门口”服务站的牵线搭桥,王丹等人在鑫爱线业实现成功就业。三峡日报通讯员 郑振亚 摄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郑振亚、王春丽)“李阿姨,您好!我是枝城就业服务站的,上次听您说想找帮厨的事儿,刚好这边‘俩稀客’餐饮店需要帮厨……”近日,在宜都市枝城片区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居民推荐岗位。这个服务站覆盖西湖、大同、解放等社区,为实现岗位精准送上门,工作人员前期通过线上摸排居民就业意愿、线下走访商户搜集用工缺口,精准对接供需两端。
在枝城沿江片区就业服务站,负责人隗玲正把整理好的近期企业招聘信息发送到求职群里,她说:“我们通过居民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同步联合社区网格员每月至少6次深入企业、经营方排查用工需求,搭建起就业双向通道。”
今年5月以来,枝城镇因地制宜建设片区就业服务站2家,登记就业人数348人,成功推荐就业116人,介绍零工就业200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暖心的就业服务。
近年来,宜都市紧贴劳动者实际需求,践行“零工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积极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在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交通便捷区及集中安置区等关键区域科学规划建站,进而辐射周边求职群体,为市民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截至目前,该市21家就业服务站已构建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既方便求职者就业,也缓解了企业招工难问题。
陆城街道鑫爱线业经营者周德敏对此深有体会,以前通过别的渠道招工要么不合适,要么对方薪资要求过高自己难以承受,服务站在走访中了解到她的困难后,当天便帮她招满7人。“需要什么工种只需要跟服务站说一声,工作人员马上给我们提供合适的人员进行挑选,面试后第二天就上岗了,还不用花中介费!我们团队在服务站的助力下,从7人逐渐壮大成38人的团队,现在再也不用为用工犯愁了。”周德敏感激地说道。
这一切,得益于宜都市片区化、清单化、绩效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下沉的创新举措。通过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与各就业服务站联动,实现企业用工清单与社区求职清单精准匹配,并定期组织招聘会,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同时,对灵活用工人员分类登记,突出工种特色,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撮合、职业指导、培训信息推介、权益维护指引等全方位服务,大幅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让服务站成为求职者的首选之地。
陆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负责人陈芳进说:“我们会定期跟企业核对用工需求,比如清江商城的几家建材店,每到旺季需要临时搬运工,我们就从社区登记的零工里筛选有体力、灵活的人员,当天就能匹配到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正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受益,就业不用出远门渐成现实。未来,宜都市人社局将聚焦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借力大数据与AI实现“政策找企”“岗位找人”,打造就在身边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助力群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