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为抓手,以创建全省“扫黄打非”示范市为目标,打好“扫黄打非”主动仗,构筑精神文化新高地。
一是夯实主体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部署一次“扫黄打非”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扫黄扫非”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联席会,夯实主体责任,推动工作落地。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制定工作责任清单,分解工作任务,构建起牵头部门主体抓、相关部门协作抓、行业协会配合抓、全市上下共同抓的综合管理机制,形成条块结合、整体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立体工作格局。落实经费保障,将“扫黄打非”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逐年增加、足额落实、专款专用,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增拨,确保工作有机构、有组织、有部署、有人抓、有保障、有成效。
二是抓实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利用中国宜都网、宜都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对“扫黄打非”工作进行宣传,用好全市123个村、2278只喇叭的“村村响”户户通广播平台,将“扫黄打非”宣传教育送到千家万户,做到“扫黄打非”工作电视有影像、网络有报道、广播有声音、社会有反响。实施“扫黄打非”年度“护苗”“净网”“清源”“秋风”“固边”等五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通过基层站(点)、学校、景区和全民阅读机构等,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什么是“黄”、什么是“非”,在全市营造起自觉抵制低俗文化、崇尚健康文化的新风尚。抓实宜都农民读书节、宜都文化艺术节、送电影下乡等主题活动,通过演出文艺节目、播放宣传动漫、设立宣传展台等方式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打假》《新家》《买码风波》等文艺节目深入人心,“秋风扫落叶大地更明净”等动漫作品家喻户晓。
三是强化整体联动,提升工作质效。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扫黄打非”,将“扫黄打非”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向周边延伸,打出联动“组合拳”,群防群治“织天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设立基层工作站和监督岗,全市建起“扫黄打非”基层站点202个。其中,镇级站点11个、村级站点191个;省级示范站点2个,国家级示范站点1个。发动社区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农家书屋管理员等担任监督员和信息联络员,全市110名“两代表一委员”、558名党员志愿者和86名“五老人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积极与周边县市在信息共享、监管联动、协作办案、工作共进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健全“扫黄打非”跨区域联防协作机制,消除相邻地区边界“扫黄打非”监管工作的“真空地带”,形成“扫黄打非”的工作合力。
四是坚持以文化人,筑牢精神家园。实施旅游景区“扫黄打非”净化工程,在景区内规划建设阅读中心、读书角等,以“我为景区添绿叶”为主题,在阅读中心设立图书漂流角、图书捐赠箱等硬件设施,鼓励游客将优秀图书漂流至景区与游客共享,成为景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李玉洁,在农家书屋设立“知心姐姐李玉洁工作室”,利用寒暑假开设农家书屋“成长小课堂”,在励志演讲时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引导和教育少年儿童远离和抵制非法有害出版物,争做“‘扫黄打非’文明小使者”;“中国好人”“故事乡长”徐荣耀带头成立“荣耀宣讲团”,用本土化的语言、短平快的方式,将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先后编排了《法不容情》《利剑》等节目,深入到机关、学校、田间地头进行巡回宣传,让“扫黄打非,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