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争当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

——努力为宜昌“奋勇争先 谱写新篇”贡献宜都力量

记者:宜都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

宜都市委书记、市长夏明海(以下简称为夏明海):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这是省委在加快建成支点新征程中赋予宜昌的使命和担当。宜都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厚实,发展态势强劲,常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2024年,宜都市经济总量超过960亿元,医药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三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全国百强进位至第61位,科技创新力量不断壮大,城市发展能级不断跃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更足、成色更优、后劲更强,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动力助推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

记者:今年,省委赋予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宜都如何在这个新使命、新要求中找准坐标、扛牢使命?

夏明海:我们紧紧围绕省委赋予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明确“一个总任务、两个硬目标、三个勇争先”。一个总任务,即当好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既体现宜都的发展状态,也彰显奋勇争先的担当。两个硬目标,即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全国百强排名进入前50,在宜昌向万亿级规模迈进的征程中扛起宜都责任。三个勇争先,即在宜荆荆都市圈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县域创新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上勇争先,为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围绕“当好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宜都将有哪些主要抓手和具体举措?

夏明海:我们将立足发展实际,全力以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着力打好四大攻坚战。

一是打好产业倍增攻坚战,实现发展能级新跨越。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融入全省“51020”和宜昌“12520”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力争到2030年,新材料达到1000亿元,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分别达到500亿元。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系列行动,抓实“五个一”产业链招商,确保今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不少于138个、新开工100个、新竣工90个。

二是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激活全域振兴新动能。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持续推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创建,构建城乡互补、协调共进的城乡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打好生态示范攻坚战,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坚决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电化长江”建设,加快打造绿色智能船舶、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闭环,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四是打好开放协同攻坚战,构建内畅外联新格局。高效统筹推进两条高铁、两条高速、两个过江通道建设,打造立体多元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参与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深化“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协作,加快建设松宜协同发展示范园。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级重大工程建设机遇,推动江南成品油翻坝项目、宁通危化码头、枝城区域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打造中部地区多式联运关键节点。

记者:如何以能力作风建设保障落实新使命、新要求?

夏明海:我们将持续强化支点意识,抬高工作标杆,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六大行动,以“三争三促”“四个重大”为抓手、持续开展“五比五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谋发展、稳增长、强产业、推改革、防风险、惠民生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着力打造一支“硬邦邦”的干部队伍,推动工作向更高定位对标、行动向更高标准聚焦、力量向更高要求集中。同时,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宜昌“1+3”政策措施,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宜昌发展大局中多出力、多担当、多贡献。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