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枝城镇51家规上企业推动万人家门口就业
5月15日清晨,宜都市枝城镇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35岁的生产部部长彭传全正在仔细检查设备运行状况。这位枝城镇大堰村青年,曾经辗转上海、广州打工10多年,如今,他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实现月收入6000元。
“以前在外打工总是报喜不报忧,现在不仅收入稳定,下班还能辅导孩子作业,周末带家人去三峡千古情玩,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彭传全的感慨,道出了枝城镇上万名“家门口就业”劳动者的共同心声。
作为中部百强乡镇,全省工业重镇,枝城镇用20年探索出一条“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发展新路,当前,全镇有规上工业企业51家,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且80%以上实现本地用工。
2009年兴发集团的落户,拉开了枝城镇产业集聚的序幕。这家中国企业500强已成为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的“强磁场”,2024年招聘中超半数录用者均为本地居民。罗亚章是枝城镇环城村人,2019年从外地回乡入职兴发集团,从普通工人到安全员助理,6年间他的工资增长了50%。
“我们特别看重返乡务工人员,他们既有大城市的工作经验,又有扎根家乡的稳定性,公司管理岗中有三分之一都是从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兴发集团宜都园区办公室副主任王媛介绍。
龙头企业的入驻不仅带动了就业,更催生了第三产业的繁荣。近年来,枝城镇餐饮店增至391家,从业人员近千人。
“李园农家菜馆”老板李远春十年前还在外打工,如今回乡创业,生意越来越红火,“高峰时一天能接待十几桌客人,去年还用收入买了新车,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为推动“家门口就业”,枝城镇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年均投入数十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70名返乡创业者发放补贴35万元;建立劳动监察快速响应机制;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我们严格落实企业保姆制度和惠民强基大走访,实时为企业纾难解困,监测企业用工需求和居民的就业状况,今年已开展春风行动两场,精确匹配岗位500余人,并在村组设立了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等,点对点做好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的双向选择。”枝城镇社会事务办主任王春丽告诉记者。
如今的枝城镇不仅跻身全国中部百强乡镇第9位,更实现了28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20万元。近3年引进的37个重点产业项目,每个平均带动就业50至70人,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就业”的链式效应。
“工业强镇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带着民生温度的实践。我们要让产业筋骨强起来的同时,百姓的钱袋也鼓起来。”枝城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向成江表示。
从生产车间到农家餐馆,从产业工人到创业店主,枝城镇用“产城融合”的发展实践,绘就了一幅“就业不离乡、致富在家门”的民生画卷。
三峡日报记者 方勇华 孙玉敏 通讯员刘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