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复苏疗法”激活沉睡土地

全市已有32宗、2505亩低效用地实现再开发

三峡日报讯(记者龚昌俊、通讯员高周洲)5月20日,宜化楚星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加速建设。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全市已对32宗土地通过“复苏疗法”,进行再开发利用。

原宜都某公司占地225亩,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处于半停产状态,厂区内部分厂房通过出租方式低效利用,其余厂房处于闲置状态。2023年11月,宜都市政府对企业周边24个市场主体的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资源整合,实施统一征收,将原先分散的21块零星土地整治成片。

宜都盘活低效用地322亩,保障了宜化楚星整体升级改造项目的用地需求,推动宜都传统磷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利税16亿元。

宜都实施旧厂房连片征收,盘活低效用地实施再开发并非个案,秭归原楚王水泥厂闲置地块通过组合供应盘活低效用地,打造乡村振兴项目。

原楚王水泥厂因生态环保管控、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破产关停。2024年8月,秭归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将原楚王水泥厂存量建设用地和集体土地经营权组合供应,4亩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和10.35亩集体土地经营权一并由秭归壹志水利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取得。

壹志公司采取“脐橙生产基地+脐橙加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脐橙生产及加工全链条产业。该公司对原楚王水泥厂仓库进行了维修加固,新建了一栋脐橙加工车间,年包装加工脐橙产能为4万吨,对低效土地进行了盘活利用,土地产出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自2023年9月我市被确定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以来,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建立可复制推广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为目的,以规划统筹、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基础保障为重点进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已有32宗、2505亩低效用地实现再开发。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