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古稀老人用坚守书写最长情的告白 “我和她在一起,这个家才完整”

5月12日早上5点半,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沈家冲村的晨雾还未散尽,72岁的江光生已轻手轻脚地起身,帮瘫痪妻子按摩僵硬的关节、更换尿垫、准备早餐……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吞咽功能退化的黄昌淑而言,每个步骤都需要放慢速度。

“现在喂顿饭要近一小时,就像照顾新生儿一样。”江光生说着,用长满老茧的手拭去妻子嘴角的饭渍,眼神里沉淀着46年婚姻磨砺出的柔光。

江光生每天把这些固定的事情做完,自己吃上早饭,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的事了。随后,他还需要打理屋里屋外的杂事,再下地做农活,临近中午、晚上时,又得匆匆回家照料妻子,一刻也不得闲。这样的日子,一晃便是九年。

时光回至1978年,江光生经人介绍,邂逅了淳朴善良的黄昌淑,婚后二人其乐融融,携手耕耘,儿子的降生更是让这个小家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命运的风暴却在2016年骤然降临——黄昌淑被确诊肾坏死,手术切除后,又在次年因脑中风彻底瘫痪。

彼时离异的儿子已经外出务工多年,留下年幼的孙子与二老一同生活。照料生病的妻子,打不得一点马虎眼,接送年幼的孙子,更是需要按时按点。生活的重担把这个曾经挺拔的庄稼汉压弯了腰,可他从未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家人唯一的依靠。

江光生介绍,妻子因中风无法言语,有苦说不出,心中的苦闷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加难熬。身为丈夫,他只有更加事无巨细地照料、耐心地开解,期望能多减轻一些妻子的痛苦。为了方便照顾妻子,他放弃了外出务工,只能靠着地里的微薄收入,以及在村委会做保洁工作的收入来贴补家用。

为缓解江光生一家的压力,乡村两级启动的医疗救助、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等政策相继落地,但江光生从未因帮扶而懈怠半分,依然将时间和为数不多的收入掰开来用。

“她的药、纸尿裤都不能断,我多做一点,儿子在外就能少辛苦一些。”江光生说,如今他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精力、体力也都逐渐跟不上了,就连给妻子翻身,也显得尤为吃力,“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些,这样就能多照顾妻子。”

“我和她在一起,这个家才完整。”九载春秋,青丝染霜。江光生用三千多个日夜,在轮椅旁书写了一封跨越病痛的感人“情书”。这对七旬夫妻用相守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让这份镌刻在轮椅旁的爱情,成为乡村最温暖的精神坐标。

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龚呈菊 向光娥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