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攻坚血管“最后一毫米” 介入技术再启患者“生命通路”

三峡日报讯(通讯员周安琪、杜红娅)“感觉胸口的大石头终于搬开了,呼吸都顺畅了!”日前,56岁的毛师傅在宜都市人民医院完成右肺动脉介入治疗后由衷感慨。这位曾因急性肺栓塞于今年3月在该院接受肺动脉取栓术的患者,此次主动复查后成功完成首期介入治疗,目前康复出院,为后续左肺动脉二期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波华介绍,检查发现患者右肺动脉多个分支存在闭塞和重度狭窄,左肺动脉呈现弥散性血栓充盈缺损。“这类机化血栓纤维化程度高,如同‘水泥’般紧密黏附血管壁,传统药物溶解效果有限,而外科血栓内膜剥脱术又面临创伤大、风险高的问题。”更复杂的是,患者既往接受过肺动脉取栓术,血管条件特殊,使得本次介入治疗的技术难度成倍增加。

为确保手术成功,心血管内科彭芝斌主任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联合影像科、手术室等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制定了“分步干预、精准重建”的手术方案。6月14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细操作,团队成功完成右肺动脉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进入系统康复阶段,恢复效果超出预期。

彭芝斌指出肺栓塞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当出现活动后气短、胸痛、晕厥等症状,特别是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排查。”目前,宜都市人民医院已建立起完善的“急诊-介入-康复”一体化诊疗流程,为肺栓塞患者提供全程化医疗管理。医院表示将继续深耕复杂介入领域,推动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为更多疑难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切实履行守护群众健康的神圣使命。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