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艾红霞、通讯员杨鹏、曹勇)6月30日,宜都一家农业合作社利用20万立方米堰塘灌溉用水权作抵押,成功获得宜都农商银行50万元授信。据悉,这是我省办理的首例堰塘灌溉用水权抵押业务,标志着我省农业用水资源向金融资产转化迈出重要一步,全链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2024年,宜都市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创新实施堰塘所有权、用水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即堰塘所有权归集体,用水权确权到户,经营权通过竞标流转。在对用水权估值后,村集体或委托方从农户手中收储回购用水权,再通过竞标转让,将回购的水权交易给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形成完整的水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实现“资源变资产”。
以茶元寺村为例,2024年,在确保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村集体理顺146口堰塘的“三权”,“分水到户”给727户农户后,以4650元回购4.65万立方米水,再重新交易给经营主体,交易金额1.4万元。
让农村小微水体更有“含金量”,促进塘堰水资源从静态闲置转向动态增值。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与宜都农商银行对接,探讨如何激活农村堰塘“水”资源的金融属性,延长资源链条,实现“资产变资金”。借助在宜都市松木坪镇茶元寺村推广堰塘灌溉用水权交易契机,宜都农商行与宜都市群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此次授信合作。据悉,该合作社此前共回购该村129口堰塘的2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权。
“真没想到灌溉用水还能盘活成资金‘活水’,这真是解了合作社发展的及时雨!”签约后,群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全方难掩激动。作为一家集种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这笔资金将被用于农机设备采购、农田沟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提升堰塘生态管护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生产旺季。
“在充分开展堰塘现状实地调研并综合评估合作社经营情况后,我们作出了此次创新授信决策。”宜都农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授信方案突破传统抵质押模式,创新运用水资源资产化模式,下一步将重点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金融产品,让生态资源的水滴真正汇聚成产业发展的现金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