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脆李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色引擎”

六里冲村瞄准“特色”向土地要效益

三峡日报讯(记者孙玉敏、通讯员融轩)“进入盛果期,每天能采一两千斤。这李子又香又脆,好吃得很!”日前,在宜都市枝城镇六里冲村村委会大厅,村民李家平坐在密密麻麻的李子前,正在专注地选果、装箱。

六里冲村种了70亩巫山脆李,基地位于村里最偏僻的一角。海拔高、坡度陡,在村民们眼中种啥都难活,想要在这样的土地里“淘金”简直是异想天开。几年前,六里冲村“两委”班子试着向这70亩山地要效益。

“以前这里种了大片的金银花,但土壤不适合,最终没搞成。当时在村里蹲点的书记支了一招,建议改成李子基地。”基地技术员孙永元说,种李子没人打包票一定能行,但不种的话什么也没有。

巫山脆李能适应这里的水土吗?2022年,六里冲村“两委”班子在考察中了解到,海拔400米左右最适宜巫山脆李的生长,昼夜温差大,白天要有阳光照射,六里冲所处的地理位置跟重庆巫山的地理环境相似,适宜种植该品种。当年,村里种的金银花就换成了清一色的李子树。

过去几年,孙永元见证了这片果园的壮大。随着枝叶日益繁茂、果实逐年丰产,六里冲村的乡亲们意识到,“贫瘠”与“肥沃”或许只有一步之遥,关键的一步则是因地制宜的产业决策。

树高一律不超过两米,枝丫全部像伞一样撑开。环顾果园,六里冲村的李子树不约而同遵循着这一规则。孙永元说:“树形向四周伸展,中间要舍得疏枝,这样透光性更好。阳光是天然的杀菌剂和甜蜜剂,果子要是长期晒不到阳光,产量、质量都够呛。”

如今,脆李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金色引擎”。丰收季节,80多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天清晨五点上山采果,大家全力以赴,采摘的不仅是家乡的招牌农产品,更是致富的希望。

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华耘运营的短视频账号中,能看到这些巫山脆李从整枝、疏果到选果装箱的整个过程,原生态的基调吸引了不少粉丝,线上订单纷至沓来。

一个不负使命的脆李,既要种得好,又要卖得俏。据介绍,特级果装精品礼盒,88元一件供高端市场;一级果发普通快递,8元一斤走亲民路线;剩下的小果颜值“磕碜”但口感脆甜,每天下午四点拖到集贸市场,10块钱一袋,市场反响特别好。

六里冲计划把李子园和茶园打通,完善停车场、步游道等基础配套,并在山顶建一个观光平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