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税浪 通讯员覃敏、白丽、王莹莹)9月23日下午,“绿动峡江 智领航运”宜昌市绿色智能船舶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介会在桃花岭饭店举办。会议集中展示了绿色智能船舶领域的最新成果,旨在推动产业链协同,为长江航运绿色转型提供“宜昌方案”。
省国防科工办、宜昌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行业专家,以及船舶设计、修造、应用等领域近百家企业代表参会。宜昌市实施产业倍增行动指挥部副指挥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庆荣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武汉理工大学、中船712所、中南鹏力公司、长江船舶供应链公司、研究院等单位分别就新能源船型关键技术应用、船用高安全箱式电源产品、新能源标准船型、船舶供应链及产业协同创新服务等进行了推介。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应用场景拓展。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就行业发展趋势作专题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邮轮中心副主任孔祥韶作新能源船型关键技术应用推介。(税浪 摄)
本次发布的内河新能源船型关键技术应用,包含新船型、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4个方面。主要介绍了1140TEU江海直达集装箱船、130m油气电混合动力船、港航船途01、小清河绿色智能船、秭归48客位纯电池动力客渡船等船型技术特点。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产品研发部部长匡曙龙作船用高安全箱式电源产品推介。(税浪 摄)
本次发布的船用箱式电源产品具有高安全性、高容量密度、高便捷性、高智能化特征。
发布的5种中小型纯电动标准船型,主要包括天津大运河游览船、天津大运河45客位游览船、全垫升气垫船、25米电动船、神农溪双体观光游船,主要应用于应急救援、公务执法、旅游观光及特种运输等多类场景。
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晟英作新能源标准船型推介。(税浪 摄)
船舶供应链服务主要围绕船舶制造、维修、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一站式的物资供应、仓储物流、信息服务和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基于搭建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产业咨询、技术应用、创新推广、技改升级、市场拓展等服务,助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升级。
当前,宜昌正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聚力打造“三基地三廊道三中心”,建设宜都、枝江、秭归、长阳四大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电化长江”示范区建设。
新能源船舶建造采购协议签约。(税浪 摄)
省国防科工办副主任夏齐勇表示,宜昌作为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和“电化长江”的策源地之一,全力推进船舶产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正逢其时。他希望宜昌在产业承载上突破,加快宜都、枝江、秭归、长阳等园区建设,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在应用场景上突破,拓宽旅游船、散货船、滚装船、客渡船、特种功能船等应用领域,加快完善充换电、LNG加注、甲醇加注等设备设施建设;在产业生态上突破,推动研发、设计、制造、检验、拆解全链条协同,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生态。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卫国围绕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航运行业发展趋势作报告。(税浪 摄)
本次推介会由省国防科工办指导,宜昌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文旅局联合主办,宜昌三峡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