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挺进千亿五十强,当好百强聚集区“排头兵”

宜昌市2022年2月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开工现场。全媒记者景卫东 摄

签约到进场23天,除夕不停工,初一不打烊——这是宜都速度;

隔江望“邦普”,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这是宜都作风;

“五比五争”,“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当标杆”——这是宜都气场。

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宜都勇立潮头,争当“头雁”。

作为全省“三百战略”百强进位的种子选手,挺进全国50强,是宜都人升级版的“百强梦”。

如何实现?宜都正在用行动作答。

铆足“虎”劲,开局争先

2022年2月8日,正月初八。宜昌2022年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选定宜都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现场。该项目是宜都产业裂变再提速,实现构建锂电池产业链闭环的关键一环。

腊月立项春节开工,23天105亿项目落地——开工现场,东阳光集团董事长张寓帅感慨:“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效率,再一次坚定了我们在宜都继续追加投资的决心和信心。”

何止东阳光?虎年伊始,宜都各企业、各项目呈现“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气势。截至目前,宜都259家规上工业企业,226家限上商贸企业全部复工;300余个在建项目均在火热施工中;2月份集中开工项目40个,总投资268.7亿元,招商引资实现首月“开门红”。

人才聚“宜”,“都”创未来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虎年新春伊始,宜都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新政,吸引了众多目光。

宜都每年将拿出1.5亿至2亿元揽才,预计5年内引进各类人才3万人。

围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六大产业,宜都将着力引进领军型、高层次和基础性人才。

对入选“双百计划”的产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配套资助;对为宜都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关键突破的柔性引才顾问,给予最高30万元补贴。设立“两江英才贡献奖”,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为高层次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发放“乐业”补贴,博士最高发放40万元、硕士及“双一流”学校本科毕业生发放6万元、普通本科发放3万元、大专发放1.8万元、中专发放1.5万元。

“家乡的人才新政,让我深刻感受到家乡未来发展的蓬勃活力和强劲动力。”从宜都走出去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李若说。

区域协作,争当头雁

区域协作争当头雁,宜都同样主动担当。

“要打好区位牌、算好共赢账、走好联动路、扩大朋友圈,在深化区域协作中叠加优势、垒高势能、迸发动能。”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说,宜都将牵头成立“当枝松宜”百强县域聚集区协同发展联盟,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建好合作平台。将产业、企业作为“灵魂”和“血脉”,依托宜都化工园、松滋临港工业园、白洋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四个平台”,聚焦精细磷化工产业,以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全面打响聚集区协同发展的“第一枪”。

建好物流通道。宜都在“当枝松宜”四地中距离宜昌中心城区最近,要主动成为聚集区积极融入宜昌中心城区的“桥头堡”,充分利用黄金水道、过江通道、市域铁路、干线铁路、高速路网等资源,加快建成辐射串联聚集区的快速通道,强力推动“当枝松宜”与宜昌东部未来城融合发展。

“决胜900亿、冲刺950亿、奋进70强”,加快与“当枝松”联动发展,全力打造“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宜都正破浪扬帆,奋楫笃行。

数说宜都

宜都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4万。

2021年,宜都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8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第77位,荣登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百强榜第26位。

2022年,宜都提出GDP要决胜900亿,冲刺950亿,奋进70强。202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

(作者:全媒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李广操 朱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