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龚呈菊 陈茜)“孙奶奶您好!我是三峡大学的推普志愿者,现在正在做暑期调研,想找您了解下您会不会说普通话,有没有学过普通话。”
“我们那时候上学,老师说的都是方言,也没机会学。不过现在要我展示一下的话,我也能说几句。”孙奶奶忍不住“炫耀”道。
7月17日,三峡大学大学生志愿团队一行4人与潘家湾土家族乡南冲村村干部一起来到农户家中,进行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现场教学三句普通话:“我是中国人”“我的家乡在宜都潘家湾”“欢迎大家来做客”。
“那您后来是怎么接触到并慢慢学习普通话的呢?”孙奶奶的话,勾起了志愿者朱子希的好奇心。
孙奶奶想了想:“听广播啊,看电视啊,现在村里面的年轻人也多了,平时也可以听他们说啊……”说话间,隔壁邻居家8岁的重孙女正坐在门口读着课文,洪亮而流利的标准普通话顺着窗户飘了进来,孙奶奶面带笑容认真地听着。
听到志愿者团队说可以教她普通话,孙奶奶顿时来了兴致:“那蛮好,有你们来给我上课,这次来教几天啊?我一定好好学!”
朱子希与同伴递上了一张宣传册,指着宣传册上的内容笑着说:“奶奶,这次我们只教三句话,但是您看这册子上有二维码,您扫一下就能随时随地学习普通话啦!而且您看,这上面有拼音,也不担心时间久了会忘记!”
氛围融洽的教学结束后,一行人告别了孙奶奶,来到了另一家农户。
“杨奶奶您在家吗?能不能打扰您做一个问卷调查?”“诶!好!你们进来吧!”志愿者们循声走进后院,发现杨奶奶晒了满院子切好的新鲜土豆片。
“杨奶奶,您买这么多土豆晒着做什么?”朱子希疑惑极了。
杨奶奶依然弯着腰不停地摆放着土豆片,“小姑娘,咧可不是买滴,咧是自家种的哟!”杨奶奶不会说普通话,纯正的潘湾方言让志愿者们只能依靠村干部的翻译沟通着。
当听到有人要教说普通话,杨奶奶站起了身子,有点激动地说:“我也能学普通话了?咧好啊!你们是不晓得,以前外面来的商贩找我收购粮食,我说的话他根本听不懂!现在好啦,我也能卖点家里的东西啦!”说话间指着院子里的土豆片,“你们看这土豆多好,我晒成土豆干,炸一炸不知道多香!肯定能卖出去!没个把月高粱就成熟了,做成高粱粑粑,别的地方可没有这么正宗的哟!”杨奶奶说完立刻拍拍手上的灰,接过宣传册。
此次活动,志愿者团队一共走访了20余户村民,并针对其文化程度、使用普通话程度以及是否了解普通话对于家乡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
“没想到村民们学习普通话还能卖出家里的特产,我们接下来可以通过这个带动其他村的村民学习普通话,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一些本地的方言才能更好地沟通。”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聚在一起总结道。
志愿团队离开后,村干部们也谋划着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学好普通话还是很有用,以后有机会我们还会邀请志愿者团队再次来到我们村开展这样的推普活动,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传阅学习手册,在村子里持续推广普通话,提升大家能力的同时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责编:向姝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