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袁琳)近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宜都市非遗项目“宜都梆鼓”榜上有名。至此,该市省级非遗项目已达到4项。
宜都梆鼓是流传于宜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源自中国古老的打鼓说书,经千年流变演化而成,它采用宜都方言,融入古老声腔和当地民歌小调,形成独特风格。宜都梆鼓曲目繁多,涵盖历史演义、武侠义士、传奇公案、道德风尚和爱情故事等。艺术上,宜都梆鼓说唱并重、语言生动、唱词通俗,表现手法灵活,音乐板腔丰富、节奏多变,唱腔融入本地民间音乐曲牌,深受老百姓喜爱。
近年来,宜都市对宜都梆鼓传承发展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建立传承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体系,建设宜都梆鼓剧团传承基地。现有100多名既有满腔热情,又有深厚功底的宜都梆鼓老艺术家、演员及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集体授课等方式,确保技艺传承的连续性。
打造传承交流活动。定期开展宜都梆鼓传承座谈会、研讨班等,为传承人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为宜都梆鼓的弘扬拓展新思路、新途径。
搭建展示平台。将宜都梆鼓融入到送戏下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旅游节、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50余场,为宜都梆鼓提供广阔的宣传展示舞台。
立足精品创作。围绕宜都梆鼓这一曲艺形式,结合时代特点和群众需求,创作反映现实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精品。创作的宜都梆鼓《谜中情》入围全国群星奖;《桔缘》获第三届宜昌艺术节群星奖曲艺类二等奖;《酸甜变奏》获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奖”;《闷三口》获第四届宜昌艺术节“群星奖”曲艺类一等奖、第十六届湖北曲艺“百花书会”最高奖项——节目奖,并入围第五届湖北艺术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名单。
下阶段,宜都市将继续围绕“宜都梆鼓”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加大传承保护力度,立足精品文艺创作,充实宜都梆鼓传承体系,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推动宜都梆鼓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编:李华 向姝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