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答好开门教育“必答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门教育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关乎着作风建设成效,更连接着民心所向。这道题的评分标准,写在群众的笑容里、藏在问题的解决中,容不得半点虚功。

开门教育,要打开门窗听真话。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时,打开沟通大门,通过院坝会等形式征集意见,把老人“加装电梯”的期盼、上班族“增加车位”的诉求,都写进改造方案,让老小区既留烟火气又解民生忧。宜都干部穿上外卖服,亲身体验到“停车难”“吃饭难”等痛点,推动建起暖“新”驿站。这些实践证明,只有俯下身子听民声,才能找准作风改进的靶心。

反观近期我省公开通报的8起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有的对供水问题视而不见,让居民长期忍受水压不足之苦;有的侵占民生资金,啃食群众获得感。这些行为的根源,正是关上了倾听群众声音的大门,背离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也警示我们:脱离群众,作风建设就会沦为空谈。

开展开门教育,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接受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行动中。从群众中来,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带着解决方案回归。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让群众监督贯穿始终,对整改不力的严肃问责,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需以真诚之心、务实之举,以群众为镜、向群众问计、为群众解难,才能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交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刘玥)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