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联农带农强产业 激发乡村新动力

发展特色农业 壮大集体经济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王本忠、邓桂婷、陈姝琳)3月15日早上8点,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柑橘园热闹“开园”,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柑橘产业社会化服务技术培训,该镇120余名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跟着市里的农技专家现场学艺。

“合作社有10个班组,100多名技术人员,主要开展柑橘修剪、施肥、采收、销售等服务,今天组织大家参加培训,学到了许多新的种植技术,能更好为大家提供服务,橘农也放心把果园交给我们管理。”宜都蜜柑服务合作社负责人郑金华信心满满地表示。

引进专业化社会服务队伍,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托管模式,助推柑橘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是宜都兴农富农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宜都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基地示范”的方式,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产业联动、就近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建立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

产业培育“联”农,把产业培育作为富农的重要项目来推进。宜都是中国柑橘之乡,通过精品园种植、新品种套改、产业链延伸等方式,推动柑橘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现有柑橘类专业合作社112个,入社村民3092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保底订单签订,共有6589户、22367人投入柑橘标准化生产。

红花套、高坝洲等柑橘主产区现有种植面积5.2万亩,精品园1万亩,年产柑橘16万吨。去年完成品改2840亩,提质增效3587亩,亩平均效益增加1025元。2023年宜都蜜柑品牌价值42.5亿元。

集群发展“带”农,依托龙头企业,创新产业组织方式,进行要素导入和产业对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覆盖柑橘种植、精深加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全产业链体系。通过企业主导、农民合作社参股,辐射带动1.5万农户,解决就业2000人以上。

清江(宜都)鲟鱼谷是世界鱼子酱行业头部企业,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室内工厂化鲟鱼养殖车间,拥有从养殖端到加工端以及国内销售和国际贸易的完善产业链。鲟鱼谷建立的“3+2”联农带农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民养殖致富,围绕鲟鱼宴发展农家乐12家。

集体经济“强”农,宜都因村制宜探索出了资源盘活、产业带动、农旅融合、“飞地经济”等多元模式,走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之路。村企共建兴产业,丰岛集团共同富裕产业园,在红花套镇吴家岗村投资建设5个库容共25000立方米的冷储库,村集体经济年收益55万元;土老憨公司与村共建醋容罐,每年为10个村增加200万元收入。盘活资源,发展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天平山村通过组建合作社承包蔬菜大棚进行生产经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的租赁收入;引进市场主体,何家湾200亩残次林改造项目建设成为椿树种植园,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收入。流转土地与项目合作增收,大战坡村与宜昌可山农业有限公司达成1000余亩柑橘园流转合作协议,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