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社会化服务 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郑振亚、廖贤丹)近日,宜都市姚家店镇油榨坪村百余亩油菜迎来了丰收季,种植户正抢抓晴好天气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收割油菜,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走进油榨坪村馨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连片的油菜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的油菜荚压弯了枝干,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一株株油菜快速卷入机械,经过脱粒、清选后,油菜籽被尽收“囊中”。
油榨坪村党总支委员鲜文学说:“我们从村民手里流转土地120余亩,大力发展粮油基地,原来一亩田大概需要4个人以上,现在用全程社会化服务进行耕作,可以节省人力30%左右,每亩在原来劳力的基础上可以省300块钱左右。”
省工、省时、省心的收割方式,有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让油菜种植户尝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甜头。“与传统收割方式相比,机械化设备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可有效脱谷,便于下一步榨油。同时将秸秆粉碎并还田当作肥料,解决了秸秆后续处理难的问题。”鲜文学说道。
不光油菜收成好,油榨坪村还通过资源整合、群众参与的形式,全面整治闲置土地、撂荒土地,大力推广“水稻+油菜”的粮油蔬菜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
油榨坪村农技人员曹诗海说:“合作社冬季发展油菜产业,夏季种植水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利用粉碎后的秸秆充当肥料,提高了土地肥力,后续种植水稻,土地肥、长势好、产量高。”
依托粮油产业链建设机遇,油榨坪村建设了传统榨油坊,逐步形成了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让菜油飘香,打造出惠及百姓的“致富油”。
“油菜收割之后,直接就在村里的合作社进行榨油,采用非遗传统古式榨法,榨出来的油口感、香味比机榨的更醇厚。”鲜文学介绍。
据介绍,一亩田可以产400斤左右的菜籽,能够榨出来100多斤油,榨出来的油赢得了市场广泛的好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