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需求 精准服务 高效纾困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黎文来)5月13日,在宜都化工园区华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球状的生产釜上“插满”各种粗细不匀的管道,各种原材料通过管道进入生产釜内,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紫外线吸收剂产品,通过自动化传输装置进入烘干、打包车间……
“一季度,产品总体销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30%!产品订单排满全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公司总经理徐波高兴地说道。更令他激动的是,企业成熟的产品种类已扩展至26个,覆盖了紫外线吸收剂行业大类产品的一半以上。
“多亏有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帮助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让我们一步步朝着‘少走弯路、提升质效’的发展愿景不断迈进。”徐波感慨道。
2022年,作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生产企业,华阳化工历经多次转型升级后,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然而这也给企业带来“幸福的烦恼”:紫外线吸收剂产品迭代周期短,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储备新技术,但企业研发人手少,有点力不从心。
2022年10月,事情有了转机,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桂春带领专家团队找上了门。
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是宜都市两大主导产业,不少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遇见科创难题,企业和科技之间急需一座“桥梁”。2021年10月,宜都市与湖北大学达成协议,依托其化学化工学院科研能力,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找技术、引人才,助力企业发展。
听说专家们这次来,主要想了解企业在科创方面的一些难题。徐波不想错失良机,在带领参观车间时,便主动向杨桂春提出产品研发存在的一些困难,希望双方能合作突破技术瓶颈。
徐波的想法与杨桂春此行目的不谋而合,“研究院的研发方向来自企业,更贴近实际发展需要,也能加速研究成果产业化。”
“这‘外援’,靠谱!”企业研发负责人覃华中兴奋不已,确定合作意向后,他迅速向研究院提出了紫外线吸收剂UV3030新工艺的研发难题。
接到研究课题的杨桂春丝毫不敢怠慢,多次组织学校的化工专家团队,到企业一线摸实情、问需求、想对策。专家团队日夜攻关,仅用4个月时间,这一项目难题就得到了解决。
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到改进工艺流程、安全生产,再到建设一座绿色智能工厂……专家团队的倾力指导让华阳化工收获了提质、增效、降耗的多重效益。
尽管成立还不到三年,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牵手”的成果已有不少:开发出价廉高效纺织用有机磷阻燃剂;改进了系列产品工艺流程;开展草甘膦全流程生产氯甲烷尾气回收利用示范工程建设……
为提升合作质效,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结合全市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对科技成果进行梳理,将相匹配的科技成果分门别类建立成果库,实现科技成果的信息化、集中化,为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已组织专家、教授300余人次,走访宜都65家企业,收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启动合作攻坚项目19个,为相关企业新增效益5亿元以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