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宜都市栗树垴村:土家山乡致富有“方”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文凯 通讯员 胡安宇

大暑时节,正值中药材夏管关键期。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栗树垴村三组,绿油油的玄参枝叶铺满田间,吴茱萸同样枝繁叶茂,一簇簇果实格外养眼。

“这都是宝贝啊!玄参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吴茱萸消炎健脾,在市场上受欢迎着咧!”村民向光生在药田里追肥、除草,查看玄参根块生长情况。

“去年我种了两亩贝母,亩产140多斤,卖了5000多块钱,今年贝母市场价格比去年涨了快一倍。”向光生说,最近几年中药种植效益不错,今年他又丰富了品种,包括玄参、吴茱萸、贝母、杜仲、水杨桃等。

向光生家隔壁的陈佰万夫妇俩都已年过七旬,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种高粱、玉米有些吃力了,收益也不行,看到向光生种吴茱萸效益不错管理起来也方便,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跟着种起来。”陈佰万说,去年种植中药材增收4000多元,效益确实不错,是个好门路。

“现在市场对中药材需求量很大,我们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栗树垴村党总支书记陈伯金介绍,村民以前多以种植玉米、茶叶为主,由于山地缺乏灌溉水源,很多经济作物难以存活。2018年,村里引进宜昌泥巴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试水鱼腥草茶种植,一亩增收3000元左右,让村民信心大增,开始慢慢尝试其他中药材品种。

今年4月份,村“两委”班子到四川考察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以及深加工销售经验后,对全村中药材种类和种植面积进行了规划。目前,栗树垴村已发展中药材80余亩,其中包括鱼腥草茶30余亩。

“相较于传统农作物,中药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请专业人员来进行指导,让村民学好技术,增产增效增加收益。”陈伯金表示。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