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郑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宜都市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动执法专项行动,有效疏通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全面提升执法效能,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完善执法制度,夯实法治基础“有态度”
战略统筹集成化。成立由市长挂帅,纪委监委、政法委、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市司法局,同时从市纪委监委、政法委、检察院、司法局抽调12人,组建了三个工作专班,建立信息共享、人员调配、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确保专项行动的统筹协调与高效执行。
风险研判精准化。整合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中涉企执法共性问题;联动纪委监委、法院、复议机关,建立司法监督线索定期移送机制;深化信访、12345热线涉企执法类投诉专题分析;搭建新媒体舆情监测平台,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主动报送问题线索54个,实现企业需求精准画像、执法问题靶向治理。
资源保障立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工作部署,实施执法人员分类培育工程,确保全市1000余名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达到60学时以上;设立法治政府建设专项资金,重点保障疑难案件专家咨询等工作;推进智慧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形成“能力筑基-资金托底-技术赋能”的闭环保障链条。
规范执法行为,保障企业权益“加力度”
强化“事前”备案管理。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检查备案制度,制发《宜都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涉企规范性文件”五个方面重点,针对“乱罚款、粗暴执法、超权限、办关系案、小错重罚、重复检查”等八类突出问题,细化全面自查、问题整改、线索移送、促改促治四项具体任务。
强化“事中”协作配合。健全“司法行政+多部门多领域”联动监督机制,3月5日至13日,市司法局联合市纪委监委,对人社、城管、交运局等13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四查四看”专项督查(查执法案卷、查执法现场、查执法数据、查信访台账)。收集涉企行政处罚案件台账423件,行政强制台账20件,不予许可、撤销许可案件台账1件,涉企文件5个,发现线索23个。
强化“事后”监督问效。通过集中查阅卷宗、案件回访、向案件承办人员调查核实等方式,梳理问题清单进行线索移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全市各执法部门2023年以来444余件涉企行政处罚案件、行政强制等案件分两阶段进行全面评查,对涉企行政检查、行政许可案件进行部分抽查,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案件重点评查。
创新执法服务,转变执法理念“增温度”
“刚性约束”向“柔性治理”转变。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积极稳妥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开展行政执法“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柔性执法新模式。
“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打造“通用型+专业型”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型分级分类标准,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监管质效,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最大限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健康有序、宽松适度的发展环境。
“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针对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组织专项培训,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作为部门行政执法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和水平。
(责编:刘娟 李华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