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龙、Jerry、陈荣恩在三峡大坝185观景平台合影留念。 从左至右为:马飞龙,热爱中国武术的巴西留学生,曾担任“汉语桥”线上项目团组视频课程主讲。 Jerry,出生英国,后移居澳大利亚。骑行环游中国的网红博主。 陈荣恩,定居在宜昌的韩国人,宜昌文旅推荐官。
外籍博主们走进夷陵区许家冲村,在非遗传承基地了解体验“牵花绣”手工产品制作工艺。
陈荣恩、马飞龙与本地媒体记者一起探访西坝不夜城,体验本土文化。
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外籍博主参观安琪健康食品原料数字化生产线,品尝新鲜出炉的包子。
外籍博主参观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
东阳光宜都基地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外籍博主介绍生态繁育的冬虫夏草。
在探访途中,Jerry频频举起手机拍摄,记录宜昌美景。
7月24日至25日,外籍自媒体博主陈荣恩、Jerry、马飞龙等组成探访团,走进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西坝不夜城、三峡大坝等地,在宜昌开启了一场涵盖生物科技、现代农业、医药制造、文旅融合等内容的“来电”探访,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化身“宜昌推荐官”,将亲历的城市故事、触摸到的发展脉搏、感受到的文化魅力,转化为多样形式的传播内容。
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面点师现场教学,指导外籍博主制作包子。“左手托着面团轻转,右手的食指与拇指沿着边儿往中间拢。”在面点师赵宇的耐心指导下,外籍博主们学得有模有样,手中的面团逐渐成形,不同手法捏出了形态各异的褶皱。
焕新开业的西坝不夜城灯火璀璨。来自韩国的自媒体博主陈荣恩身着粉色连衣裙,在“坝上人家”店铺前拍照留念,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刻。巴西籍留学生马飞龙则被以宜昌大撤退历史事件为蓝本的剧目《宜昌1938》深深吸引,他说:“这部剧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宜昌这座美丽之城的历史。”
三峡大坝的雄浑壮阔令博主们震撼不已,而许家冲村的牵花绣也让他们大开眼界。绣娘们飞针走线,绢布上的花朵栩栩如生。Jerry接过印有牵花绣的囊袋,亲手填入艾草、用丝线收口,完成了一件独特的手工艺品,感受着非遗的独特韵味。
在宜都市高坝洲镇的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内,马飞龙第一次与悠然游弋的鲟鱼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它们的皮肤竟然如此光滑!”他惊叹道。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采用气推式循环水生态鱼池,拥有正滤双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水质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确保鲟鱼健康生长。
此外,探访团还参观了东阳光宜都基地公司、安琪健康食品原料数字化生产线等地,了解宜昌在医药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成果。
这些来自异国的探访者,在捏包子、做香囊、摸鲟鱼的互动中,把宜昌的烟火气、老手艺与新活力,悄然揉进写给世界的“私信”里。那些带着温度的体验,成了比文字更鲜活的城市注脚。
三峡日报见习记者 范玉峰 闻珮淇
本版图片由三峡日报记者付蓓蓓 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