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小原,接待群众要先递一杯热水,当好倾听者,听群众把话说完。”9月15日,在宜都市综治中心大厅12309检察服务中心窗口,有着20多年办案经验的曹海燕正在给年轻干警原梦梦“现场教学”。
为解决年轻干警实践经验缺乏等问题,宜都市人民检察院创新组建“检察官+年轻干警”驻点团队。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带着“独门秘籍”而来,他们能从家长里短的倾诉中捕捉法律风险,能在剑拔弩张的争执中找到突破口。年轻干警则在“基层社会治理大课堂”里快速成长。
刚入职的干警王成山还记得第一次接待群众时的紧张:“一位信访人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因为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生活陷入困境。按照检察官教我的方法,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后,将此作为司法救助线索移送给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最后那个人还专门告知拿到了司法救助。那一刻,我才懂了信访工作的意义。”
如今,像王成山这样的年轻干警,在综治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淬火”的有25人。标准接待流程让服务更暖心,从起身迎接、微笑询问、耐心记录、明确告知的“四步接待法”,到登记受理、分流办理、及时反馈、释法说理的“闭环办理程序”,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检察的温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让能力再提升,每月一次的“综治课堂”上,控告申诉部门资深检察官会组织驻综治中心干警学习最新法律法规和《信访工作条例》知识,通过案例研讨、模拟调解等方式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部门联动聚合力,画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这起案件涉及邻里纠纷和社区矫正,需要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和所在乡镇社区一起发力……”在宜都,这样的“集体会诊”已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常态。
依托综治中心,市检察院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在实时获取数据的同时,也能在案件办理中发现存在的社会治理漏洞。检调对接打通“快车道”,对适宜调解的轻微刑事案件、部分过失犯罪案件,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后,检察机关在综治中心启动“检察+人民调解”模式,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达成协议后再依法处理。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多问一句、多想一层、多做一些,做实做细信访矛盾源头化解工作,综合运用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手段,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宜都市人民检察院用每一次依法监督、每一份检察建议、每一场检察听证,守护公平正义,以法治的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三峡日报记者 孙玉敏 通讯员 融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