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有一种幸福,叫行走在支教路上

宜都市贺炳炎红军小学支教教师  于小平

14年,5110天,只做一件事——支教!

于小平和他的爱人伍辑燕是重庆人,但是他们一家已经在松木坪的贺炳炎红军小学生活快七年了,因为他们是特殊的支教老师。

原本夫妻俩是广东省佛山市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的员工,2007年的时候,公司为回馈社会,决定出资选派一批优秀人员到偏远山区学校支教。他们夫妻毅然报了名,经过筛选,成为了公司的爱心使者。

自07年以来,公司先后安排他们在三个省份支教,并且都是条件非常艰苦的地区。在广东省湛江雷州市题桥小学支教了4年,题桥小学地处海边,属热带雨林,台风多、暴雨大,泥泞小道举足难行;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平末小学支教了3 年,那是一所比题桥小学还偏僻的山村小学,与贵州相邻,海拔高、人烟稀少,离村民遥远。学校硬件落后,无网络、无电视,还得挑水供应给学生生活用、饮用。

于小平和伍辑燕夫妇来到宜都市贺炳炎红军小学已有7年了。在红军小学里,于小平是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保育员,伍辑燕是班主任、语文老师,同时还教品德,偶尔也是心理咨询师。这些年来,夫妇二人每天与学生们吃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宛如一个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贺炳炎红军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156名学生中就有119名留守儿童。他们把每一个孩子的生日都牢牢地记在心上。每到哪个孩子生日的时候,他们会下一碗面条陪孩子们一起吃,或是将这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过个集体生日,孩子们围在一起唱生日歌,吃寿面,非常开心。有时还同孩子的父母视频通话聊天,让孩子们看到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他们像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这群山区留守子女,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孩子们也都亲切的叫他们“于爸爸”“伍妈妈”,家长们也乐意和我们交流。

在教育孩子时,他们做到多给孩子们一个信任的微笑,多给一个激励的眼神,多给一句鼓励的话语,因为这些都可以给他们最大的帮助。课后,他们经常和学生一起聊天,成为生活上的朋友。对待学困生更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辅导作业。周末,于小平和伍辑燕以校为家,学生也经常来校请教,他们不会因为耽搁了休息而厌烦,而是为这些好学的孩子所感动。

在这十四年的支教工作中他们兢兢业业、努力拼搏,学生成绩突飞猛进,所教科目也一直名列镇、市前茅,多名学生如愿考入了知名大学。他们也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支教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宜都市文明家庭、宜昌市最美家庭、宜昌市文明家庭、荆楚最美家庭提名等称号。

这些年来,于小平和伍辑燕处处给两个女儿立标杆、树榜样。她们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下,也格外懂事,不但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播下了一颗颗爱心的种子,没有丝毫00后矫情的影子。两个女儿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班里、学校中,同学们都以她们为楷模。大女儿于美琳先后被评为宜都市优秀学生,宜都市新时代好少年,全国红军小学优秀少先队员、红军小战士,多次获得市级征文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参加全国书法大赛获得学生组金奖等。小女儿伍嘉琦虽刚入一年级,不但成绩好,还是一位有担当的班长,带领大家多次获得“优秀班级”称号。同学们有困难的地方,她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她总说“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十四年来,他们潜心从事山区支教,努力把这简单枯燥的支教生活过得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染着身边的人,温暖着身边的人。

十四年来,他们用爱心打开了一扇扇幼小心窗,让孩子的内心更明亮。

十四年来,他们更加懂得孩子们不需要怜悯,需要的是陪伴,是有尊严地生活,是一份真正的关爱。

虽然于小平和伍辑燕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但他们坚信若干年后支教一定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在这条幸福支教路上已走了14年。未来,他们还会一直走下去……一直坚持将这份爱的火炬传递下去,永远也不会后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